28年裡30項失敗的改革
鄧小平強調指出: 「改革的性質同過去的革命一樣,也是為了掃除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障礙,使中國擺脫貧困落後的狀態。」(《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35頁)改革至今已經28年了,那麼這28年的改革「使中國擺脫貧困落後的狀態」嗎?
顯然沒有。因為同28年前相比較,中國無論是經濟總量和生產力水平,還是綜合國力和發展潛力,雖然自身有了長足發展和很大變化,可在這個世界上的排名卻並沒有能前進!
為什麼呢?
因為鄧小平設計的改革總體性質和方向雖然是正確的,可工程師們實施改革的具體方式方法在取得了很多成就的同時,更多的是失敗。對中國的發展來說,大量的具體改革適得其反形成了悖論。這些失敗的改革不僅抵消了成功的改革的成就,而且敗壞了改革的聲譽。
所以,今後必須堅持改革的總體性質和方向不動搖?改革失敗的改革不手軟!
不完全統計,28年來已經毫無疑義、得到公認了的失敗的改革,主要有30項:
1.夏時制。實行了幾年,就取消了。
2.分餐制。鼓吹了兩年,就無聲了。
3.企業承包制。本意是提高企業效益,結果卻是虧空了國家集體的企業富了承包人。
4.市管縣。本意是促使城市生產力向農村擴散、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結果卻變成了市吃縣、市刮縣,削弱了農村經濟,不得不醞釀省管縣。
5.幹部改革。本意是實現幹部「革命化、知識化、專業化、年輕化」,結果卻成了賣官鬻爵,官多為患,九龍治水,腐化墮落。
6.機構改革。本意是精兵簡政,結果是愈精愈庸,愈簡愈腫,臃腫不堪,禍國殃民。
7.國企改革。本意是搞活國有企業,結果卻是國有企業從多變少,從大變小,由盈變虧,由有到無。
8.工業改革。本意是降低消耗、提高效益,結果卻是資源消耗有增無減。
9.鄉企改革。管理機構從無到有,本意是確保鄉鎮企業健康發展,結果卻是鄉鎮企業大起大落。
10.農村改革。本意是建設希望的原野,結果卻是農村越來越落後、農民愈來愈貧困。
11.礦產改革。礦管機構從無到有,本意是保護礦藏資源、科學開發,結果卻是礦藏資源愈採愈亂、嚴重浪費。
12.環保改革。環保機構從無到有,本意是保護生態環境,結果卻是生態環境愈來愈劣。
13.土地改革。土管機構從無到有,本意是保護國土資源,結果卻是水土流失和浪費愈演愈烈。
14.質量改革。質量監督機構從無到有,本意是強化質量監督,結果卻是假冒偽劣日甚一日。
15.教育改革。教育立法從無到有,本意是普及教育,結果卻是文盲半文盲愈來愈多。
16.高校改革。大學及畢業生越來越多,本意是培養更多的人才,結果卻是成才的愈來愈少。
17.科技改革。機構人員越來越多,本意是以科學技術為第一生產力,結果卻是科技競爭力愈來愈低。
18.醫療改革。本意是更好的「救死扶傷」,結果卻是從預防為主變成了賺錢為主,農村從合作醫療變為缺醫少藥,城市從公費醫療變成窮人看不起病。
19.住房改革。本意是為了越來越多的人有適宜的住房,結果卻使愈來愈多的人沒有了適宜的住房。
20.金融改革。機構人員越來越多,本意是發揮金融的現代經濟核心作用,結果卻是壞帳爛帳愈來愈多、自顧不暇。
21.法制改革。法律規範越來越多,法紀機構越來越強,本意是規範行為、維護法紀、加強預防,結果卻是違法亂紀愈來愈多。
22.治安改革。治安力量越來越強,本意是強化治安、減少犯罪,結果卻是社會犯罪愈來愈甚。
23.安全改革。安全生產機構從無到有,本意是實現安全生產,結果卻是安全事故愈來愈多。
24.德治改革。本意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以德治國,結果卻是吃喝嫖賭氾濫成災,坑崩拐騙興旺成風。
25.民主改革。取消「四大」,本意是防治妖言惑眾,結果是網路乘虛而入、反倒比「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來勢更凶猛,更隱蔽。
26.憲法改革。取消了罷工自由,本意是保護生產和社會秩序,結果卻是集體上訪和暴力對抗問題愈來愈突出。
27.部分人先富、共同致富改革。本意是先富帶動後富,結果卻是先富的越來越富、沒富的愈來愈窮,不僅「三大差別」,而且地區差別也愈來愈大。
28.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本意是發展生產力、實現民族復興,結果卻是經濟越來越繁榮、生產力越來越落後、社會越來越扭曲,人生越來越痛苦,不得不確立起「三個代表」和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的思想。
29.開放改革。本意是引進先進技術、管理和資金,提升生產力水平和發展速度,結果卻是不僅沒能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反而引進的是資本主義原始生產方式、中國變成了世界的「血汗工廠」。尤其是,引進外資現今已演變成為了當年的鴉片貿易一般,在摧殘著中國經濟的體魄和脊樑。
30.社會主義改革。改革的本意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結果卻是社會中的社會主義成份越來越少、勞動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愈來愈小。(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28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k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