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黨刊:官員腐敗呈群蛀現象

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學習時報」發表文章表示,儘管今年加大了反腐敗力度年,而官員腐敗仍保持級別高、貪腐金額大和「群蛀」現象嚴重的特點。

這篇文章指出,今年中國腐敗的涉案區域及官員級別較高。北京、天津、上海的高層幹部都發現問題,例如北京市副市長劉志華的腐化案、天津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李寶金涉嫌經濟案、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涉嫌挪用社會保障基金案。

其次,官員貪腐金額越來越大。由於案件多涉及房地產或固定的社會基金,這類案件的涉案金額都超過上億元,例如湖南郴州市住房管理中心主任李樹彪僅用於豪賭的貪腐金額就達人民幣一億多元,上海社保基金案挪用金額高達三十二億元。

另外,群蛀現象嚴重。凡涉及高官案,尤其是領導班子第一把手的問題,一查就能「拔出蘿蔔帶出泥」。

例如郴州市貪腐案帶出市委書記李大倫、市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曾錦春、副市長雷淵利等一百五十八名政商界人士;福建省工商局長周金夥案引出福州市國土資源局長、倉山區委書記、土地局長等官員;上海社保基金案調查不到一個月,市委書記、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長、寶山區委副書記等廳局級官員就相繼浮上台面。

文章指出,這種情形再度顯示幹部選用制度的漏洞與頑疾:「平庸者上」的提拔慣例、「帶病提拔」、「帶病在崗」的現象反覆出現,例如安徽省副省長何閩旭任職一年零五天,就受賄三十萬元。

另外,中國官員貪腐的「群蛀」現象總髮生在宗派圈子、裙帶關係和官商勾結中。在各種權力的層層袒護下,現有的監督制度難以發揮作用。

文章說,因此,重要的不是中國官方制定多少監督制度,而是應對這些年的用人制度進行深刻的反思,使日常的監督制度真正運作起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