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世界主要衝突事件回顧
中東戰火、核擴散以及政壇風雲變幻,是過去一年來最令人難忘的事件。美國之音電視記者貝特爾的年終專稿,回顧2006年來的重要新聞事件。*伊拉克局勢急轉直下*
2006年新年伊始,人們曾對伊拉克抱以樂觀和希望,2005年12月的伊拉克議會選舉的結果在1月獲得確認。不少人覺得,伊拉克眼看就要走出薩達姆的殘暴獨裁統治,轉向穩定的民主體制了。
然而,到了2月,這些夢幻就隨著一聲巨大的爆炸轟鳴破碎。伊拉克什葉派最神聖的殿堂薩邁拉的「阿斯卡裡亞清真寺」被炸毀,遜尼派和什葉派冤冤相報,教派暴力失控,全國滑向內戰邊緣。
伊拉克基地組織首領扎卡維在6月斃命,但是,這絲毫也沒有能夠阻止流血衝突。面對棘手局勢,美國和伊拉克部隊8月間發動了一次重大攻勢,試圖整頓巴格達的秩序。但是,到了年底,美軍指揮官承認,恢復巴格達安寧的努力沒有什麼進展。
有所進展的是追究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蹂躪本國人民的審判,他因為1980年代處死杜傑勒鎮148名什葉派男子和少年的事件而被裁定有罪並判處死刑。
*伊戰導致美國內政情變化*
2006年全年,媒體不斷報導伊拉克的暴力和不斷上升的死亡人數,這使布希總統在12月的一次記者會上坦承伊拉克局勢糟糕。
對總統的政治行情而言,伊拉克也是一個糟糕的問題。2006年,美國人以選票做出了歷史性改變。共和、民主兩黨都有很多人把中期選舉看做是對布希總統伊拉克政策的全民公投。選戰之後,民主黨人一舉拿下了國會參眾兩院的控制權。政壇的變化促使布希總統把長期擔任國防部長的拉姆斯菲爾德解職,並且對他的伊拉克政策進行廣泛的重新評估。
同時,阿富汗也在這一年經歷了改變。安全與維和職責由美國軍隊移交給北約。不過,死灰復燃的塔利班,利用伊拉克反叛分子慣用的戰術,使阿富汗的安全局勢惡化,北約被迫在年底前大幅增兵。
*中東和平進程舉步艱難*
2006年對中東和平進程來說是過渡與動盪的一年。以色列總理沙龍1月嚴重中風,奧爾默特接掌政府,他承諾要把跟巴勒斯坦人的和平努力繼續下去。但是,隨後不久,巴勒斯坦選民以壓倒多數把伊斯蘭激進組織哈馬斯送上臺,和平努力擱淺。哈馬斯上臺後,以色列和美國切斷了按照1993年「奧斯陸協議」答應向巴勒斯坦人提供的款項。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的矛盾不斷升級,6月間,在巴勒斯坦激進份子綁架了一名以軍士兵之後,以色列襲擊了加沙的基礎設施。兩個星期後,黎巴嫩南部的真主黨激進份子又劫持了兩名以軍士兵。奧爾默特宣布,綁架行動是「戰爭行為」。
以色列戰機和部隊攻入黎巴嫩,打擊黎巴嫩各地的真主黨目標。雙方的激戰在隨後的一個月裡相持不下,有1400多人喪生,黎巴嫩全國受到嚴重破壞。
*北韓引爆核裝置引發全球譴責*
在地球的另一邊,北韓不顧鄰國的緊急呼籲和強大壓力,在10月引爆了北韓的第一枚核裝置。國際社會立即譴責了北韓的核試驗,聯合國安理會針對平壤通過了強硬的制裁決議。到了12月,北韓同意重返停頓不前的六方會談。參加解除北韓核武器項目的六方包括日本、北韓、韓國、俄羅斯、中國和美國。
*伊朗對國際社會置若罔聞*
伊朗的核項目在2006年非但沒有停止,甚至還繼續擴展。伊朗的真實目的還不清楚。德黑蘭說,核項目是為了和平生產能源。但是西方國家相信,伊朗想要製造出自己的核武器。人們擔心,這種挑釁性的舉動可能會導致地區核軍備競賽。聯合國安理會要求伊朗停止濃縮鈾並提出制裁,而伊朗則採取拖延或者只走半步的策略,這使很多專家相信,伊朗並不打算放棄核濃縮項目。
在聯合國努力避免核災難之際,印度尼西亞卻再度經歷來自大自然的憤怒。在印度洋海嘯給印尼造成重創之後的17個月,一場6.3級的地震又在爪哇島人口稠密的日惹奪去大約6000人的生命,幾十萬人無家可歸。
2006年的頭版新聞還包括古巴總統卡斯特羅身患絕症的謠傳。他的弟弟、國防部長勞爾.卡斯特羅代理總統,但是一直保持低調。美國官員認為,這位80歲的獨裁者患有無法治癒的癌症,但是卡斯特羅政府否認這些說法。
在蘇丹飽受戰火蹂躪的達爾富爾地區,蘇丹政府跟達爾富爾主要反政府武裝在5月達成了一項和平協議,但是當地的暴力並沒有平息。衝突目前已經越過邊境,擴展到鄰國查德和中非共和國。自從2003年以來,已經有20多萬人死於殘暴的民族和部落戰爭,250多萬人被趕出家園。蘇丹政府拒絕允許聯合國向達爾富爾地區派駐維和部隊。目前佈署在那裡的非洲聯盟部隊人數有限,力不從心,而蘇丹政府只同意加強這支非盟部隊。在2006年即將結束之際,國際社會正在考慮可能採取的軍事方案。
- 關鍵字搜索:
-
20
來源: 美國之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kQ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