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收入差距擴大引中產階層不滿

中國官方的社會科學院發表2007年中國社會藍皮書。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的調查,中國的收入差距在繼續擴大。中國不斷擴大的收入差距引起包括不少中產階層的社會大眾的不滿。

中國社會科學院星期一發表了社會形勢分析暨社會藍皮書。藍皮書顯示,中國收入差距在繼續擴大,醫療保障、就業保障和貧富懸殊中國公眾當前最關注的三大社會問題。

中國官方的中新社援引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所長李培林的話說,超過一半的中國民眾認為自己的社會經濟地位屬於下層或中下層,認為自己屬於中產階級的比例不但低於美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也低於巴西、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

*受害者和吃虧者*

與此同時,中國官方的中國青年報和新浪網等機構上個星期聯合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超過半數的接受調查青年人認為,中國貧富差距是由弱勢群體和特殊利益集團之間、有權勢的人和無權勢的人之間的差距造成的。換句話說,相當多的中國公眾認為自己是其中的受害者或者是吃虧者。

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執政黨共產黨當初倡導經濟改革,說是要改善人民的生活。如今中國的經濟改革進行了將近30年,中國民眾卻感到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安排對自己不利。

北京民間的社會經濟問題研究機構天則研究所理事長、經濟學家茅於軾說,中國民眾對收入差距持續擴大感到不滿這並不是新消息,已經有許多中國學者對此提出了看法。

*茅於軾:整體經濟地位明顯改善*

茅於軾認為,公平地說,中國民眾的整體經濟地位,從自由平等的角度來看要比改革之前由明顯的改善,例如現在佔中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可以自由遷居,可以外出打工,可以報考政府公務員,這樣的自由平等在中國實行改革之前是沒有的。

就收入差距擴大問題而言,茅於軾說,按照世界上一些著名經濟學家的研究,這是一個國家在工業化過程的普遍現象,中國顯然也不例外,但是中國政府在緩解貧富差距、收入差距造成的社會不滿方面顯然做得不夠,而要政府想讓公眾感到政治經濟制度公平、公正並不容易。

茅於軾說:「你要讓公平,司法要公正,就要侵犯一些人的特權,這就牽涉到利益問題。所以我覺得,整個社會應當明白過來,你對窮人不利,最後就會使整個社會陷入危機。」

*貧困人口收入持續三年下降*

根據世界銀行的分析,中國貧困人口佔中國總人口的10%,也就是大約1億3千萬人。這些人的收入在過去三年裡持續下跌。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人感到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有權的人有錢,有錢的人有權。中國經濟學家茅於軾說,解決貧富懸殊,解決中國民眾對中國政治經濟制度安排的不滿的首要途徑,是建立一套讓中國公眾可以信賴的法治制度。他說,這是中國長期的艱鉅任務,而這個問題也不全是執政黨共產黨造成的。他說:「中國的法治化過程還很長、很遠。這是幾千年的皇權,加上毛澤東時代的超級獨裁造成的後果。要把他糾正過來,確實是需要一段時間。」
本文留言

作者齊之豐2006年12月26日華盛頓報導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