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圈越來越像「愚樂」圈

如今的學界越來越像娛樂圈——不,是「愚樂」圈,以愚民與自愚為樂的圈。除了年復一年耗費不菲的現代化(程度)研究,2006年又冒出兩大「新氣象」:一是由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吳友富教授領銜,重新建構中國國家形象的課題,被列入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若課題完成,龍作為中華民族傳統形象的地位有可能被顛覆;二是聖誕前夕,國內十所名校的十位在讀博士生聯名呼籲抵制聖誕節,「走出文化集體無意識,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

關於聖誕節,我認為某網站的判斷最準確:「在全球化和商業社會的背景下,中國要不要抵制聖誕節也許是一個偽命題。中國的聖誕節不僅違背了《聖經》意義上的紀念耶穌誕生的原意,也遠離了19世紀的情感化的意義,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消費主義。」在這種情形下,十位博士生的聯合呼籲,基本上也是無的放矢,與盲人騎瞎馬何異?

當然,如果你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去呼籲,去陳情,那是你的權利和自由,就像孩子們愛趕聖誕節的熱鬧,喜歡聖誕節的禮物;就像商家愛借聖誕節或是中秋節狠賺一筆,只要不違法,別人無權干涉。問題是你以博士生的名義聯名,那就耐人尋味了。

發出倡議的十博士生名單是:南京大學劉聰、中國政法大學劉冰雪、清華大學張連文、中國人民大學楊名、武漢大學陳喬見、北京大學周鋒利、中國科學院孟欣、南開大學孟志國、中山大學範碧鴻、北京師範大學趙瑞奇。一位署名「激情老道」的網友毫不留情地質問:這名牌大學的十博士,是如何「聯合」起來的?這個大問題中,包括幾個小問題:1、為什麼是十博士不是十一博士或九博士? 2、為什麼只有博士,沒有碩士、學士? 3、為什麼都是所謂名牌大學沒有「一般」高校的博士? 4、為什麼一個學校恰恰都只有一位博士? 5、他們在聯合之前相識嗎?聯合是誰提議的,又是如何達成的? 相隔千里,十所名牌高校怎麼會剛好都有一位博士加入到「聯合」的行列?

十博士是因為「信念」相同而「聯合」倡議的;但是,有如此信念者,恰好是十所學校的各一名博士。其中的關節若交代不清,眾人也如「老道」般「下作」,把你們當做露大腿的美女,就怪不得大夥。

而我感興趣的是,現在的院士、博導、教授、博士、博士生,怎麼盡在一些雞毛蒜皮的偽問題虛問題上興師動眾、興風作浪,而對於國計民生的真問題、對於科學的真問題卻連基本提出問題的能力和勇氣都沒有!所以我說,學術圈越來越像娛樂圈——不,「愚樂」圈,以愚民與自愚為樂的圈。

學術是幹什麼的?學術是要觸摸時代的痛感神經,讓時代隨之清醒起來、興奮起來的,而不是只會給時代撓痒痒,讓時代昏昏欲睡的!如果學界不能在時代面前保持清醒,而只會一味地投機鑽營、撒嬌、撓痒痒以沽名釣譽,那是學界的恥辱,時代的墮落與悲哀。(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童大煥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