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污染第一城的民生悲涼

今年10月,山西臨汾作為中國惟一的高污染城市代表被美國一研究機構列入2006世界10大污染地區。(12月20日《中國經濟時報》)

  「寧可被毒死,也不要餓死」,當地一些官員的表態讓人冷入骨髓,臨汾人何去何從?臨汾成了外遷之城。日前,《鳳凰週刊》在《中國污染之都臨汾》的專題中指出,「臨汾城的富人較早在上海、北京置了房產,逃避污濁不堪的空氣。這個城市的平均群體開始繼富人之後的新一輪出走」。那些賺得盆滿缽溢的礦主們遠走高飛了,一些通過GDP得到提升的官員也獲益了,留下的卻是愁苦、孱弱和貧窮的「礦區難民」和滿目瘡痍的環境。

  沒有人比臨汾人更關心自己的安危,但他們卻是無力的,也是無奈的。當地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七成民眾不願讓污染嚴重市市長留任,但九成政府官員卻願意讓市長留任。2004年,國家環保總局稱,「誰摘不掉污染的黑帽,就摘他頭頂上的烏紗帽。」但從2003年到2005年,臨汾連續三年名列中國內地城市嚴重污染前三名,卻鮮有官員丟掉烏紗帽。

  生態環境付出了代價,卻沒有官員付出代價;經濟發展給官員帶來了機遇,卻沒有使臨汾人享受福祉;臨汾的富人可以溜之大吉,窮人卻獨自飲啜苦水。如此不對稱,正是「污染第一城」背後的生民悲涼。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