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商:上海唯一的創新是竊取 中國兔與歐洲龜賽跑

英媒體提醒歐洲製造商準備迎接新的角逐

現在,低成本製造業的全球競爭即將結束,這是個好消息。但壞消息是,許多發達國家並沒有做好從目前短暫的平靜期中獲益的準備。有些國家並未著手準備下一場角逐,而是要跳出這場競爭,為那些跑得更快的亞洲選手設置障礙。來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一項統計數據表明,中國在研發領域的投入將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位。

這些投入表明,中國現在更加註重設計和產品創新。中國要應對更大的挑戰,而不是僅僅達到製造業的最低成本。如果中國要發展自己的品牌,它就不能滿足於製造一輛更加便宜的車,它必須製造一輛更好的車。這意味著中國要在工程和設計領域向大眾公司和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的產品發起挑戰。

如果和那些妄自尊大的歐洲消費品製造商談論中國人的創新,你所聽到的通常會是輕蔑的笑聲。他們說,上海唯一的創新就是竊取具備知識產權的新技術。

那些置中國設計理念於不顧的人正在滑向「短視」的深淵。幾十年前,他們也曾對日本和韓國做出過相同的判斷。今天,日本豐田公司正在世界汽車市場中贏得競爭;韓國三星公司也在消費電器產品領域佔有優勢。

思考「中國想要做什麼」比觀察「中國正在做什麼」更加重要,中國想要做的事情就是升級其產品。這需要大量的投資,這些資金並非投向那些擁有令歐洲人恐懼的市場規模的工廠,而是要投入到更加昂貴的人力資源、僱用外國專家上來,投資於消費中心,而非利潤中心。這其實意味著要製造更加昂貴的產品。這也正是經合組織報告中提到的中國1360億美元研發費用之所在,這與增加產量、降低售價毫無關係。

至少有一家歐洲製造商做出了從「成本引導型」向「設計引導型」的必要轉變。20世紀90年代末,瑞典家電製造商伊萊克斯公司一直在艱難維持,它的產品已經淹沒在了廉價的中韓電器的汪洋大海之中。就像許多歐洲公司一樣,伊萊克斯變成了一條馬奇諾防線,眼睜睜地看著亞洲坦克團從側翼掠過。在亞洲製造業面前,它屈服了。而後來,它做了一些不太起眼的事情:將研發費用增加一倍。伊萊克斯要讓其產品同那些亞洲廉價微波爐和冰箱區分開來。在談到不斷下降的單位成本時,該公司研發部門副主任說:「當所有人都能達到相同的成本基礎時,成本將最終被拉平。」

那時,中國兔子和歐洲烏龜之間的競賽將會變得有趣。如果歐洲是一隻閉著眼睛追趕兔子的烏龜,或者只會修筑更高的籬笆來阻撓會跳躍的兔子,它們之間的競爭就會更加有趣。一些亞洲製造商還未瞭解西方,但他們終將解決這個問題。對於西方公司來說,保持優勢至關重要。新的競賽已經開始,而歐洲製造商好像並未注意到這一點。(摘自12月6日英國《泰晤士報》,原題:中國正在其自己的遊戲中擊敗歐洲,作者卡爾·莫迪士德,伊文譯)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