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難造就7成高校畢業生為"校漂族"(圖)


大學生工作難找

隨著大學連續多年擴招以及大學畢業就業率年年走低,廣州各大學周圍形成一個畢業不離校,藉助大學校園的各種設施繼續生活在校園的人群,他們在學校在食堂吃飯,到圖書館學習,去操場踢球,在學校網吧上網。他們雖然早已不是學生,但仍過著和學生一樣的生活。這是生活在高校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大學生」對於他們來說已是有名無份,因為他們已經畢業,只是出於各種原因促使他們繼續留駐在高校周圍。他們的生活重心在學校,利用學校資源而生存,這群人被稱為「校漂族」。

  據天津青年志願服務隊的調查統計,有過校漂經歷的學生,比例居然高達70%。其中,有些學生成為校漂族已經進入了第四個年頭。

  漂到哪裡算哪裡

  校漂族的形成有各種原因,一種是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為了降低生活成本,就在學校附近租下價格比較低廉的民房,其餘就藉助學校資源生活。這類學生一般找到工作就會結束校漂,將近五成學生屬於這類。這類學生一般來說家庭經濟條件也不太好,找不到工作,心理壓力很大,他們居住的環境條件很差,住房陰暗潮濕,租屋對他們只是一個睡覺的地方,醒來就到學校去上網找工作,打球鍛練身體,甚至洗澡都靠學校設施來解決。

  另外一個極端的學生是不願參加工作。這類學生家境比較好,在校讀書期間就是高消費學生,手機一年至少都換一次,這些人嬌生慣養,厭惡每天朝九晚五的刻板工作,有的人畢業後找到了工作上班不滿一個月就辭職返回到校園,校園優美舒適的環境使他們戀戀不捨,乾脆就把校園當作自己的家了。他們每個月的生活來源靠父母供養,所借租的房屋條件也是比較好的,在大城市,父母供給這類學生的生活費,每個月都達三、四千人民幣。其中有些人,畢業後根本就沒去找過工作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