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歷五朝事十帝的馮道官場履歷

 2006-11-18 00:0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五代十國時有名的不倒翁馮道在未出仕時的詠志詩:

莫為危時便悵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終聞海岳歸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
道德幾時曾去世,舟車何處不通津。
但教方寸無諸惡,虎狼叢中也立身。

馮道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形勢極不安定的亂世。唐朝滅亡後,中國北方先後經歷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週五個朝代,共歷時五十四年。最長的後梁延續了十七年,最短的後漢只存在了五年。在這期間,後晉被契丹人所滅,契丹人也曾對中原實行過短暫的統治。

在這個動盪混亂的時代,我們實在無法忽略馮道這位歷史上少有的奇人。說他是奇人是因為他的仕途經歷在中國歷史上也許是絕無僅有的。馮道一生,歷經五朝,三入中書,擔任宰相、三公、三師等職位近三十年,前後俸事八姓十帝,終身享受「國家高級領導人待遇」。馮道處亂世而歷巨變,政權和皇帝走馬燈似的輪替不休,他的官運卻一路亨通,長興不衰,不但長年位極人臣,死後更被追封瀛王,五代末年其聲望一度達到頂峰,實為歷代所罕見。

馮道(882—954),字可道,自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滄州西北)人。唐末投劉守光作參軍,劉守光敗後投時任河東監軍的宦官張承業,被命為巡官。張承業以其「文章履行」為由,將馮道推薦給晉王李克用,馮道遂被命為河東節度掌書記。後唐莊宗李存勗即位後拜馮道為戶部尚書、翰林學士。李克用的養子李嗣源後來兵變,奪取了李存勖的皇位,即為後唐明宗。馮道轉而奉迎李嗣源,因「勸進」有功拜為宰相。長興四年(933年)明宗死,繼續擔任愍帝時期的宰相。不久潞王李從珂在鳳翔反,愍帝出逃後馮道率百官迎潞王入京,潞王登基,即唐末帝,馮道繼續擔任宰相一職。後晉滅後唐後,馮道又事後晉,任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職,後又加封司徒,兼侍中,封魯國公。石敬瑭死後,馮道任後晉出帝石重貴之宰相。契丹滅晉後,馮道事契丹,被封為太傅,跟從遼太宗耶律德光北歸至常山。後漢建立後,乃歸漢,以太師職奉後漢。後周滅後漢後,又事後周,被拜為太師兼中書令。馮道死於954年,死年七十三歲。馮道死後,被周世宗追封為瀛王。


看完《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中的《馮道傳》,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馮道的政治做為,而是他的一系列「耀眼」的官職。根據馮道自己寫的《長樂老自敘》一文,馮道在五代時期擔任和接受過大量的官、階、勛、爵等職位俸祿。


馮道歷任中央和地方官職為幽州節度巡官、河東節度巡官、掌書記、攝幽府參軍、試大理評事、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集賢殿大學士、檢校尚書祠部郎中兼侍御史、檢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檢校太師兼侍中、檢校太師兼中書令、行臺中書舍人、戶部侍郎,轉兵部侍郎、中書侍郎、門下侍郎、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右僕射、司空、在中書、司徒兼侍中、太尉兼侍中、太傅,太師等等達四十餘種之多。


馮道的歷次散階為仕郎、議郎、朝散大夫、銀青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特進、開府儀同三司。他的武職勛位自柱國至上柱國。歷次爵位為開國男爵、開國公、魯國公、秦國公、梁國公、燕國公、齊國公。食邑自三百戶至一萬一千戶,食實封自一百戶至一千八百戶。


馮道的這封從政履歷表在歷史上非常少見,這幾乎是歷史上最強的一份做官履歷表。《舊五代史-馮道傳》不惜筆墨介紹了馮道在歷朝的官位升遷過程,並舉了一些例子介紹馮道在厚德亮行方面的事跡,而且全文收錄了馮道的《長樂老自敘》。《舊五代史-馮道傳》用了近五千字的篇幅介紹了馮道的一生,但其中缺乏與宰相一職相匹配的實質性內容。傳記中很少提到他在五代亂世的政局變遷中發揮過什麼具體的作用,以及他和一些重大事件有什麼具體的關聯。因而,馮道雖長年位居高位,似乎對時局並無重大影響力,很難用「政聲卓著」來評價他。因而,他是一個很專業」的官員,卻非一個有做為的政治家。於是後來歐陽修編修《新五代史》時,刪除了不必要的粉飾內容,將《馮道傳》減至不到兩千字。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