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稿】專稿中國外匯儲備-肥水流進了美國田(上)

【編者按】2006年8月17日中國發改委宣布,中國的人均國民收入到達1700美元,作為一個比較,美國在2006年3月的人均國民收入是27800美元。收入的懸殊一目瞭然。但是僅僅這一個數字並不能說明全面的實際情況。人均收入並不能描繪人均福利。中國人平均享受到的實際福利比人均收入代表的含義要更低,而美國人享有的人均福利超過了這個人均收入。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美國人之所以能夠多享受,就是因為有中國這樣一些國家在向美國「進貢」。在這些「進貢」之中,中國佔有較大比例,而且還在以較大幅度增長。

美國人能夠多享受,是因為有中國等國家支持美國人透支花錢;而中國等國家的人之所以能夠支持美國人寅吃卯糧,是因為這些國家的儲蓄率大大高於美國。其中以中國人儲蓄率最高。中國人均收入不到美國的十六分之一,但是中國人只花了收入的略多於一半的部分,其餘都儲蓄起來了;儲蓄的錢財卻沒能主要用於中國的經濟發展,而是給美國人消費了,使得美國人人均消費超過了其收入。

這就是已經上演多年、且正在越演越烈的全球化國際金融故事。這個故事並不有趣。它的背後是發生在中國人民身上的太多的悲劇。筆者的責任是讓更多的人看清這個故事。看清了形勢,才能明白方向。

 

        國與國不同。中國要買外國的東西,必須先要把自己的東西賣給外國人換得美元或英鎊等外幣,才能如願;美國或英國要買外國的東西,直接印製美元、英鎊,跟哪個國家買東西都成;如果別人不要英鎊,英國即將英鎊換成美元就可以了。世界上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很多,像美英這樣的國家只有幾個。中國的貨幣是普通貨幣,美元和英鎊等是儲備貨幣。儲備貨幣中以美元最為特別,可以稱為霸主貨幣。

        之所以叫儲備貨幣,就是其他國家為了參與國際經濟,要存一部分這些錢,以便用來購買或還債。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儲備中國印製的人民幣,或者印度、巴西的貨幣,這些是普通貨幣,是因為國力不夠,以至於其貨幣不能夠自由兌換,所以不能被選擇成為儲備貨幣。每個國家都有外匯儲備--或許只有美國例外--都持有一定量的儲備貨幣。每個國家的外匯儲備都是由本國的儲蓄所換來的--把賣東西得來的外國錢沒有花掉,存起來了。存為哪一種貨幣,就是把錢借給了哪一個國家。好比把錢存在銀行,就等於借給銀行,銀行就有權拿去放款、投資等等。

        所以,作為儲備貨幣,被外國儲備的越多,這個國家就可以利用越多的外國的資金。

        當然,儲備外匯的國家,可以將這些資金投入到高收入的領域中,分享別國的經濟成長。但是不是所有的儲備都可以這麼用。因為收益越高風險越高,而國家儲備要準備一部分隨時用於支付常規的進口和到期的債務,這一部分只能存於最安全同時也是收益較低的形式,比如各國大量購買的美國的國庫券。美國大量的財政赤字靠發行低利息的國庫券提供資金,維持了美國經濟的多年的穩定和繁榮。所以說,持有儲備貨幣是在給別國進貢。

        為什麼美國不用外匯儲備呢?這就是沒有哪一個國家要賺取外匯時不接受美元。沒有那個國家拒絕美元,所以美國可以把賣東西賺來的錢、到別國投資賺來的外幣,統統花掉。任何時候要買外國的東西,用自己的貨幣就可以了。所以美元可以稱為世界上唯一的霸主貨幣。美國得到世界各國的進貢,專家們把美國得到的這個好處叫做美國向世界各國徵收的鑄幣稅。

        中國的超過9400億美元外匯儲備中,70%以上都是美元,所以中國對美國做了最大的貢獻。中國人存錢給美國人花。

        問題在於,中國的世界第一大的外匯儲備,看起來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儲備,實力很強。那麼豈不是越多越好?在中國,當外匯儲備從3000億增加到4000億的過程中,專家們都說好,財力越來越強了;但增加到5000億且還在迅速增長時,就有少數經濟學家小聲的說,不好了,太多了。到現在,9400億了,每個月還在以100多億的速度增加,就有更多的經濟學家開始比較大聲說了,說這麼多外匯儲備,太不好了。(待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刊載中國記者辛純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