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36年,當李從珂和后妃登玄武樓積薪自焚時,還牽出一件驚天大案,那就是傳國玉璽自此神秘失蹤了。從此,關於它的下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說傳國玉璽之前,要先說一說和氏璧。
卞和與和氏璧
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文物,就莫過於和氏璧了。
公元前689年,有位叫卞和的楚國人,從荊山上得到一塊珍貴的玉石,他知道這是無價之寶,就把它獻給楚厲王。不想楚厲王認為不過是一塊普通的山石,沒有什麼奇特之處,於是以欺君之罪砍掉了他的左腳。武王即位後,卞和又帶著那塊玉石前來進獻,而武王也同厲王一樣,認為僅僅是一塊普通石頭,又以欺君罪砍掉了他的右腳。
文王即位後,聽說失去雙腳的卞和,每天懷抱石頭,跪在荊山下痛哭,以至最後眼淚哭干了,流出了鮮血,於是招來卞和,詢問緣由。卞和回答說:「我不是因為別的事情而悲傷,只是因為無價之寶被認為是普通的石頭,忠貞的臣民被誤認為是刁民,這樣的遭遇讓我肝腸俱裂。」文王令玉匠對卞和懷中的石頭進行打磨,剛切開一角,就發現裡面異光閃爍,璀璨奪目,果然是稀世珍寶。文王把它命名為「和氏璧」。從此卞和獻玉的故事就成了凝聚著血淚的千古佳話。和氏璧,也成了「天下所共寶」,一直被收藏於楚國宮中。
藺相如的「完璧歸趙」
三百年後和氏璧莫名其妙地流入趙國,落入趙惠文王手中,引起秦昭襄王的垂涎,表示願用十五座城池進行交換。但當藺相如將璧送到秦宮時,秦昭襄王卻食言;多虧藺相如憑著大智大勇,先是「完璧歸趙」挫敗秦王的陰謀,接著又在澠池會上戳穿秦國的第二個圈套,保住了和氏璧。這便是成語「價值連城」和「完璧歸趙」的出典。
秦始皇用和氏璧製作「傳國玉璽」
新一代秦王嬴政依仗強大的軍事力量,血洗長平,馬踏邯鄲,終於在血雨腥風中得到了這塊令幾代秦王夢寐以求的晶瑩美玉。當他登基稱「始皇帝」,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時,為了顯示自己前無古人的至尊偉大,特的用和氏璧製作了「傳國玉璽」,並刻上「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璽的造型是螭龍盤踞,張牙舞爪。螭是神聖之物,虎是威猛之像,充分體現皇帝獨尊和無上權威。刻制這顆玉璽的是著名玉工孫壽,題寫璽文的是著名書法家李斯。價值連城的玉質,巧奪天工的彫刻,加上蓋世無雙的書法,使這顆玉璽成了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這方傳國璽自此就成了承天受命的象徵,得之者欣喜若狂,以為「天命在朕躬」,就洋洋得意地宣稱自己是名正言順的正宗皇帝;自稱皇帝而沒有得到它,就會自慚形穢,心裏發虛,甚至被認為是冒牌貨,充其量也只是「白板天子」。
而這方「傳國玉璽」還有另一面,那就是在創業者手裡,被視為得天命的神聖之物,而到了末代子孫那裡卻又無一例外地成了國亡身死的不祥之物。它的輾轉流傳,易手換主,甚至成了封建社會改朝換代的標誌。後來,它的歸宿迷失在唐末五代烽火遍野的兵荒馬亂之中。此後,雖然它時隱時現,乍沉乍浮,引發了無數陰謀詭計,誘發了無數刀光劍影、血腥廝殺,演繹了無數狂歡與巨痛、驚險與神秘的傳奇,但都不能確認,其下落也最終成了千載懸案。
責任編輯: 輕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