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24日投票部分通過新的行星定義,不再將傳統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視為行星,而將其列入「矮行星」。
24日就有關行星新定義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天文學家在會上經激烈討論提出多個草案文本,冥王星能否保住「行星」稱號成為焦點。
據IAU行星定義委員會最初提交的草案,太陽系的行星數量將增至12顆,其中包括穀神星、原先被認為是冥王星衛星的「卡戎」和一顆暫時編號為「2003UB313」的天體。但該草案遭到與會一些天文學家的反對。這些專家提出自己的行星定義草案,建議將冥王星的地位「降級」。根據該草案,行星必須是其「局部天體群」中體積最大者。「局部天體群」是指穿越或者靠近所考慮天體軌道的天體的集合。該草案還規定行星質量必須足夠大,自身的重力必須和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狀呈圓球,而且不會通過核融合產生能量。按照該草案,只有在1900年之前發現、接近黃道平面、以近圓形軌道運轉的8顆行星才符合標準,而冥王星和穀神星等不該被稱為行星,因為它們在其「局部天體群」中未佔主導地位。此外,它們的軌道偏離黃道平面較遠,不是規則的圓形,而是偏心率較大的橢圓形。草案建議,冥王星等天體應當被定義為「矮行星」。
IAU行星定義委員會部分吸收了上述天文學家的看法,對最初的草案進行修訂後又提出了一個新的草案,其中規定太陽系行星必須是其「局部天體群」中體積最大者。按照此要求,冥王星也將與「行星」稱號無緣。
對於24日進行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的表決,基本不外乎3種結果。第一種結果是,太陽系中,目前只確認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等8天體為大行星,冥王星則不在大行星之列。這種界定被大部分行星專家支持。第二種結果是,行星定義委員會剛剛提出的新草案獲得通過。只要這兩種方案中的任何一種獲得通過,冥王星就要退出大行星歷史舞臺,而穀神星、「卡戎」和「2003UB313」晉級二級行星的計畫也將泡湯。第三種結果是國際天文學界認為目前時機尚不成熟,推遲至2009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表決。
美天文學家反對將其發現天體編入行星正是美國天文學家布朗於2003年發現的編號為「2003UB313」的天體,引發了對太陽系行星定義的新爭論。但對於將該天體編入行星之列,布朗本人卻明確反對。他說,行星新定義不應該將太陽系行星「擴編」,反而應將冥王星「降級」。
日本教師建議:教科書只應列入八大行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24日將就行星的新定義作出表決。日本教師建議,不論表決結果如何,教科書只列入八大傳統行星就可以了。
冥王星:陰差陽錯成「大行星」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冥王星,當時錯估冥王星的質量比地球還大,所以命名它為大行星。經過近30年的進一步觀測,發現它的直徑比月球還小,而此時「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寫入教科書,以後也就將錯就錯了。
冥王星是目前太陽系中最遠的行星,其軌道最扁,最近20年間它離太陽比海王星還近。從發現它到現在,人們只看到它在軌道上走了不到1/4圈,因此過去對其知之甚少。冥王星的質量遠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衛星世界中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冥王星的表面溫度很低,因而它上面絕大多數物質只能是固態或液態,即其冰幔特別厚,只有氫、氦、氖可能保持氣態,如果上面有大氣的話也只能由這三種元素組成。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24日就有關行星新定義的決議草案進行表決,天文學家在會上經激烈討論提出多個草案文本,冥王星能否保住「行星」稱號成為焦點。
據IAU行星定義委員會最初提交的草案,太陽系的行星數量將增至12顆,其中包括穀神星、原先被認為是冥王星衛星的「卡戎」和一顆暫時編號為「2003UB313」的天體。但該草案遭到與會一些天文學家的反對。這些專家提出自己的行星定義草案,建議將冥王星的地位「降級」。根據該草案,行星必須是其「局部天體群」中體積最大者。「局部天體群」是指穿越或者靠近所考慮天體軌道的天體的集合。該草案還規定行星質量必須足夠大,自身的重力必須和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狀呈圓球,而且不會通過核融合產生能量。按照該草案,只有在1900年之前發現、接近黃道平面、以近圓形軌道運轉的8顆行星才符合標準,而冥王星和穀神星等不該被稱為行星,因為它們在其「局部天體群」中未佔主導地位。此外,它們的軌道偏離黃道平面較遠,不是規則的圓形,而是偏心率較大的橢圓形。草案建議,冥王星等天體應當被定義為「矮行星」。
IAU行星定義委員會部分吸收了上述天文學家的看法,對最初的草案進行修訂後又提出了一個新的草案,其中規定太陽系行星必須是其「局部天體群」中體積最大者。按照此要求,冥王星也將與「行星」稱號無緣。
對於24日進行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的表決,基本不外乎3種結果。第一種結果是,太陽系中,目前只確認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等8天體為大行星,冥王星則不在大行星之列。這種界定被大部分行星專家支持。第二種結果是,行星定義委員會剛剛提出的新草案獲得通過。只要這兩種方案中的任何一種獲得通過,冥王星就要退出大行星歷史舞臺,而穀神星、「卡戎」和「2003UB313」晉級二級行星的計畫也將泡湯。第三種結果是國際天文學界認為目前時機尚不成熟,推遲至2009年在巴黎召開的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表決。
美天文學家反對將其發現天體編入行星正是美國天文學家布朗於2003年發現的編號為「2003UB313」的天體,引發了對太陽系行星定義的新爭論。但對於將該天體編入行星之列,布朗本人卻明確反對。他說,行星新定義不應該將太陽系行星「擴編」,反而應將冥王星「降級」。
日本教師建議:教科書只應列入八大行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24日將就行星的新定義作出表決。日本教師建議,不論表決結果如何,教科書只列入八大傳統行星就可以了。
冥王星:陰差陽錯成「大行星」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湯博發現冥王星,當時錯估冥王星的質量比地球還大,所以命名它為大行星。經過近30年的進一步觀測,發現它的直徑比月球還小,而此時「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寫入教科書,以後也就將錯就錯了。
冥王星是目前太陽系中最遠的行星,其軌道最扁,最近20年間它離太陽比海王星還近。從發現它到現在,人們只看到它在軌道上走了不到1/4圈,因此過去對其知之甚少。冥王星的質量遠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衛星世界中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冥王星的表面溫度很低,因而它上面絕大多數物質只能是固態或液態,即其冰幔特別厚,只有氫、氦、氖可能保持氣態,如果上面有大氣的話也只能由這三種元素組成。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冥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