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奇蹟背後,中國出現越來越多不滿和不安

中國,要想辦成一件事,說容易真容易:高層一句話,磁懸浮立即上馬,幾週後開始拆遷,可行性研究和環保審查統統免了。說不容易,開個小吃店也要求人跑斷腿,還未必獲得批准。南德意志報以這段話揭開了中國官僚衙門的面紗:

「西方經管人員想按照明確規定的方法辦事注定要失敗。中國的衙門名稱冗長、往往難以翻譯,大多職責不清,各自有自己的表格、指令和全套規定,而且不斷變化。幾個部門共管同一事務、規定卻完全相反的現象並不少見,整個體制根本沒有規矩可循。今天,外國大公司都成立了專門保持與官府關係的部門,因為如果權力巨大的長官不施恩典,外國公司必敗無疑。

這套機構現在已強大到使中國實際上無法統治的程度,北京政府對此十分惱火。國務院會議認為該辦的事,不一定符合內地某個長官的利益。由於缺乏監督,許多官僚把稅收當作私人財產。不久前,黨校機關報統計了國家部門的餐飲和公車費用。即使在中國,這樣的統計結果也令人震驚:僅2004年,國家公務員購買公車的支出就達到4080億元人民幣,官員吃喝花費兩千億元,這些費用一共約佔國家財政預算的五分之一。共產黨革命前,軍閥和幫會統治著中國,今天代替他們的是官僚。」

怎樣通過和平道路實現選舉目標

新蘇黎世報一篇文章談的也是中國社會。該報認為,雖然難以估計中國何時能實現民主法制,但中國領導人最終必然要走以選舉獲取合法性的道路,關鍵在於如何通過和平途徑實現這一目標:

「建立公民社會是一條可行之路。只有在公民社會,才能實現早就應該進行的黨和國家分離,甚至在某一天實現政治組織多元化。有趣的是,最近幾年,未來公民社會的第一批種子開始發芽的跡象有所增多。在環保領域尤為明顯,中國在這方面面臨無法獨自解決的巨大挑戰。從消費者提出的新要求和人們對自己周邊事務直接表達的願望也可看出公民社會正在起步。此外,農村中受欺騙而失去土地的農民對當局抗爭造反以及城市居民回歸宗教的現象也同樣說明瞭這個問題。

多年來,中國取得了西方國家做夢都無法想像的經濟增長。奇特的是,中國出現了不滿、甚至不安的氣氛。政府宣傳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政策就是其反映之一。過去幾年,北京在這個問題上提出的要求和指示在富裕省市成了耳邊風,不僅經濟增長率沒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這之所以成為問題,是因為在令人印象深刻的經濟數據背後,隱藏著地區之間以及不同居民階層之間的貧富兩極快速分化。」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