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拷問良知:我不想給希望小學捐錢

作者:唧唧歪歪  2006-08-08 09:1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拷問良知:我不想給希望小學捐錢
曾經看過一本中山大學編印的《民間》雜誌(2005年秋),裡面有一張照片很震憾人:在一個簡陋的教室裡,一群農村娃坐在課椅上聽老師講課,另有幾個學生沒地方坐,就只能待在半開放式的閣樓上,低頭向下,這也叫上課?

農村孩子綴學嚴重,不是他們不想回到課堂上,實在是交不起這個學費。交得起學費的,鄉政府卻沒錢蓋房建校,能蓋房建校的又請不起教師,即使是師職要求很低的教師也難找。農村教師人員奇缺,因為報酬太低,沒人肯願意幹這一行業工作,幹了不能養家餬口。

我們的新聞媒介總是宣傳說:只要城市裡有收入的人每人省下50元錢,積少成多,就可以建多少多少的希望工程小學,讓農村娃重新回到課堂上去,接受知識的教育。

愛心很重要,愛心無疑就是愛國。然而,我卻不想捐這50元,我情願將這些錢用在城市裡那些享受著豪華教育的富裕孩子們身上。為什麼?我覺得這些城市裡生長的孩子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識,但對公民基本權力的保障意識卻如此淡薄。這不怪他們,不是他們的錯,因為他們從進小學的第一天起,直至高中畢業,從沒有接受過來自課堂上的民權教育。

是的!我們富有同情心,對於那些在邊遠山區失學的兒童會毫不猶豫地從口袋裡掏出錢,伸出我們的援助之手。但是,假如您捐出50元用在了扶持中國最好的大中小學的民權教育事業上,那麼,它所產生的社會效益,要遠遠大於救助貧困地區的失學兒童。原因很簡單:錯誤的教育比沒有教育更具有危險性。

我們現有的教育錯誤嗎?教育的根本意義在何處?我以為:教育固然要給一個人以課本知識的灌輸,讓他們憑著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熟練地解答各種難題。並且,通過掌握知識來達到掌握走向社會的技能。但是,無論怎麼說,這只是教育之小道,不能凌駕於教育本質之大道。確實地說:我們與先進國家的真正差距就在於公民教育上。李慎之曾經在《改革》雜誌所召開的座談會上說:「千差距、萬差距,缺乏公民意識,是中國與先進國家最大的差距。」

為什麼中國人會缺乏公民意識?李慎之在《修改憲法與公民教育》一文中說:「原因就在於自從秦始皇以來的2200年間,中國實行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一直是專制主義。統治者執行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老百姓遵守的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奴隸主義。只是在農民革命引起的激烈社會變動中,它才受到‘造反有理’的短暫破壞。然而農民革命勝利以後,馬上又照原樣建立起專制主義的統治。

「到了20世紀,這一套才愛到某些質疑而有所鬆動,但是由於它的根子太深而沒有什麼根本上的改變。所以中國的‘國民性’始終沒有能擺脫魯迅所抨擊的阿Q相。中國現在要趕上先進國家,要實行現代化,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放被專制主義所扭曲了的人性,發揚每一個人的本真人性。換言之,也就是要培養人的公民意識,使在中國大地上因循守舊生活了幾千年的中國人成為有現代意識的公民,有人的覺悟的公民,成為一個一個獨立的、自由的、能主動追求自己的幸福、創造物質財富與精神文明的公民。」

我們活在自己的臆淫中,我們曾經幻想三五十年之後超英趕美,有著新鮮活動的社會主義一定能追上垂死的帝國主義。「我們看錯了世界,卻說世界欺騙了我們。(泰戈爾語)」 這是荒唐的一頁歷史。歷史是什麼?歷史是培養人的。在今天的國情與歷史教學課上,教師為學生灌輸什麼,明天,社會就是出什麼樣的人。

翻看歷史,長期以來,公民、權利、自由、正義這些實質性的內容在教育中居然被遺漏了,取而代之的是功利主義的價值觀,要麼是對學生進行成人化的空洞說教。教育不能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一個學生在求真、求善、求美境界中做一個合格的公民。那些擁有燦爛文憑的大學生,還有滿腹經綸的小博士,沒有幾個具有基本的公民修養,不懂得公民的基本知識,更沒有完整的公民人格。這是很可悲的事,這也是一個公民在長期無民權教育體制下所品嚐到的苦果。

這,就是我為何不想給希望小學捐錢的原因。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