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弗事件監管部門被指「掩蓋事實」

中國媒體報導說,剛被中國食藥監局下令停止使用的安徽華源藥廠生產的"欣弗"注射液已導致第4名患者死亡,而安徽省有關部門被指在欣弗事件中"掩蓋事實"。

初步調查顯示,上海華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華源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簡稱"安徽華源")在6月至7月份生產了約368萬瓶"欣弗",約318萬瓶銷往全國26個省區市。

第4人死亡

官方媒體說,截至8月7日,"欣弗"使用過敏已造第成4人死亡,她是陝西咸陽的一名女性。此前,黑龍江、河北和湖北各有1人因使用"欣弗"而死亡。

到目前為止,欣弗事件已擴大涉及10個省份,造成4人死亡。

安徽省食藥監局局長劉自林表示,對"欣弗"樣品的檢測工作,目前已得出初步結果。他說:"就目前的檢驗結果來看,所有10個檢驗項目中有9個符合國家標準。"

但是,由於無菌項目的檢查需要14天的週期出結果,因此檢測的最終結果將於8月14日左右得出。

在8月4日正式派出檢查組進駐安徽華源公司的國家食藥監局,正在安徽省和阜陽市食藥監局的配合下對"欣弗"生產全過程進行深入調查。

3名死者情況
河北:一名70歲的男性。因肺心病急性發作住院,7月19日使用欣弗發生過敏性反應,呼吸和循環功能衰竭,經搶救無效死亡。
哈爾濱:6歲女孩因感冒在7月24日下午接受靜點欣弗,出現高熱症狀,經搶救無效在7月27日死亡。
湖北:一名48歲的患者因化膿性鼻竇炎住院,7月25日使用了欣弗,8月2日死亡。
陝西:一名女性患者7月28日因感冒入院。當醫院給患者輸液時,患者渾身發冷,並呼喊:別打針,我受不了。患者在8月1日死亡。
監管部門受指責

"齊二藥"致命假劣藥事件在人們的記憶中尚未抹去,"欣弗"藥物不良反應事件範圍又迅速擴大又進入人們的視線,強烈衝擊著人們的神經。

"欣弗"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欣弗"事件已超越人們對藥品問題本身的關注,成為最近幾天中國網民在各種論壇和博客上發言最多的話題之一。

有網民質問說,"影響如此廣泛和後果如此嚴重的藥品危害事件,讓人無法不質疑:監管部門的事前監管是否曾經進行?如果曾經履行過嚴格監管程序,為何行為無效?"

《中國青年報》表示,安徽一家當地門戶網站從8月5日起就開始挂出一位網民的尖銳批評,指責作為藥品的監管部門,為什麼在早就知道"欣弗"事件的情況下"沒有向公眾及時通報"?

網友質疑

這名網友的證據是,當地衛生部門早在7月29日就已經到藥廠所在地的阜陽調查此事,因此事故可能早就出現了。

但兩個被批評部門的"申述"卻也有難言之隱,因為去年安徽省對流行性乙型腦炎和泗縣疫苗事件信息的及時披露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前者被指"亂披露",影響社會正常心態和社會安定,後者更被稱為一場"鬧劇",媒體對疫苗生產銷售部門的聲討引發群體恐慌,加重當地醫療部門負擔,而實際疫苗本身沒有問題。

也網上評論質疑稱,"欣弗"事件是否也是一起"醫藥暴利併發案"?這是因為"欣弗"藥品絕大部分都是在縣級衛生院、鄉鎮衛生中心和社區衛生中心銷售的。

據報導,一瓶"欣弗"的出廠價為2.7元人民幣,也就是公司銷售給商業公司的價格,商業公司會再以3到5元的價格銷售到社區鄉鎮衛生中心,最後到達患者手中的價格在10多元到30多元之間。

評論認為,"藥品暴利所帶來的結果,不僅使眾多患者的權益受到侵害,而且也直接導致了國家不良藥品監測的失控"。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