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崑崙奴」真實身份(圖)

 

文殊菩薩與崑崙奴像

唐朝長安(今西安)城,雲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海外人士,其中也有不少來自非洲的黑人朋友。正在湖南博物館展覽的《走向盛唐》珍品文化展中,兩個唐朝黑人陶俑,向觀眾傳遞了他們參與建設盛唐文明的信息。
  
  這兩個黑人陶俑是從西安市南郊唐墓中出土的,高14.5厘米,頭髮捲曲成螺旋狀,厚嘴唇,憨態可掬。湖南省博物館館長陳建明分析認為,從他們展示的形象看,唐朝人民對他們沒有種族方面的歧視。
  
  《太平御覽》中記載了一個「崑崙奴」憑藉勇敢和智慧,幫助主人秀才和心愛的女子約會,並促成一樁美滿姻緣的故事。唐詩《崑崙兒》中也有對「崑崙奴」的生動描寫:「崑崙家住海洲中,蠻客將來漢地游」,「自愛肌膚黑如漆,行時半脫不錦裘」。
  
  「國內有學者研究,崑崙一詞在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常用來形容黑色或近黑的東西。因此崑崙奴指的就是黑人奴婢。」陳建明介紹說。
  
  事實上,關於唐朝黑人的實物史料還有很多。記者瞭解到,敦煌唐代壁畫及流傳下來的一些唐代名畫中都可發現黑人形象,比如閻立本的《職貢圖》,周昉的《蠻夷執貢圖》。陳建明說,在《舊唐書》、《冊府元龜》、《唐會要》等古代文獻中,也有關於黑人奴婢的記載。
  
  湖南省一些文史專家認為,唐朝黑人人數可能不少。他們漂洋過海來到中國,除了個別人從事商貿外,多數人可能是被阿拉伯商人等販賣給當時的達官貴人為奴,終生留在中國,見證並參與了大唐文明建設。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