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東北三大怪(圖)
東北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見怪不怪,東北三大怪,窗戶紙糊在外,姑娘叼個大煙袋,養活孩子吊起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有著許許多多抵抗嚴寒的故事。它是那麼奇特,那麼有趣。
「窗戶紙糊在外」就是其中一怪。
風雪交加的東北地區,過去沒有玻璃,居民用紙糊窗。南方把紙貼在窗裡面,而東北卻把窗戶紙糊(貼)在外面。傳說是東北人好面子,也有人說是東北人把好處讓著外人,實際上它體現了東北人的聰明。一是因東北冬季寒風凜凜迎窗扑來,如果把紙貼在裡面就會吹掉;二是因東北冬季窗紙上結霜,白天太陽一出,霜化成水,會把紙潤濕掉下來;三是東北冬季下雪,紙貼在裡面窗欞積雪,融化潤濕窗紙也會掉下來。
這裡,從十月起,涼風漸漸吹落樹上的葉子,吹黃地上的青草, 嚴冬邁開匆匆的腳步,來到了東北。
漫天的大雪在北風的吹刮下,覆蓋了這裡的一切。氣溫下降到零下40℃以下,室外滴水成冰。老人們囑咐孩子們:「戴好帽子,臘七臘八凍掉下巴呀!」
東北人的這一「怪」,實際上講的是他們如何因地制宜生活的情況。
過去東北地區的居民十分貧窮,住房大多數是土壘草房,其窗戶大多數是木欞格子窗,因買不起玻璃,只好用紙糊在外窗上,以擋風禦寒。糊在外面它可以保護木製窗欞不受雨水腐蝕和風吹日晒,延長窗戶的使用壽命。糊的方法是將兩張窗戶紙中間夾上網狀麻繩,糊在一起, 然後再糊到窗欞上,再在窗紙上均勻地塗上荳油,紙干後,挺闊結實,既不怕雨淋,又不怕風吹,經久耐用。現在絕大多數的居民居住條件改善了,都換成了明亮的玻璃窗。除了個別的窮困地方外,很難看到「窗戶紙糊在外」的現象了。
據《柳條邊紀略》載:「寧古塔屋皆南向,立破木為牆覆以苫草厚二尺許,草根當檐際若斬,陶大索牽其上,更壓以木,蔽風雨出瓦 上,開戶多東南,土炕高尺五寸,周南、西、北三面,空其東,就南、北炕頭做灶......」
可見,東北地區天寒地凍,室內全靠火炕取暖。由於屋內火炕〈往往 是南北大炕〉都是靠窗子,這就和窗外有較大的溫差,如果把窗戶紙糊在裡邊,就容易緩霜,使窗戶紙經常脫落。
不難看出,東北人把窗戶紙糊在外,是為了使室內火炕發出的熱氣得以保持,並與寒冷的外面形成溫差,使屋裡保持暖和而窗紙又不至於損壞。
另外,這種糊窗子用的紙與一般的紙不同,人們稱之為「麻紙」,也有叫「麻布紙」的。《扈從東巡附錄》載:「烏喇無紙,八月即雪。先秋,搗敞衣中敗,入水成毳,瀝以蘆帘為紙,堅如革,紉之以 蔽戶牖。」這裡講的是把麻浸泡後做紙。民間還有一條謎語就是講的麻造紙的情況:
「身穿綠袍頭戴花,
我跳黃河無人拉。
只要有人拉出我,
一身綠袍脫給他。」
用麻造紙前,先要用水泡,當然是「我跳黃河無人拉」,泡好後拿出,「一身綠袍脫給他」,就是把麻皮扒下了,用麻皮泡篩、沉澱後,便晾乾成了「麻紙」。
這種東北民間的麻紙,又粗又厚,上面再用膠油勒上細麻條, 刷好桐油,典型的「窗紙」就做成了。這種紙不怕雨水和潮氣。雨水打在這樣的窗紙上,能順利地淌下去:潮氣在上面一打,化成水珠, 也無法浸入到裡邊,而是滴了下來如果把窗紙糊在裡邊,水就會順窗紙流下,積存在下部的窗框子上,久而久之,窗框便會被浸爛了。
在東北,風大雪硬。將窗紙糊在外,有窗板做窗紙的後支撐,狂風再大,也不易把窗紙吹裂吹壞。春天風起,狂風塵土也不易把窗紙打碎。這是東北人生存的經驗積累。冬夜,當北風揚起砂雪,「嘩嘩」地擊打在窗子上,像千軍萬馬在奔騰追逐,像戰鼓在「咚咚」地擂響,可是屋內卻溫暖寧靜,窗紙抵擋住了寒風冷雪的襲擊,東北父老暖暖和和地睡在火炕上......
窗戶紙糊在外,除了保持室內的溫度和抵擋風雪外,這種糊窗法還給人一種美感,反映了東北人勤勞和潔淨的美好性格。
在東北,一般人家的窗子都分上下兩部分,靠下邊的部分一般安上玻璃或「亮紙」,上邊的部分是「支窗」。糊在外的窗紙是糊在 「支窗」上。支窗在冬日裡關得緊緊的,到春夏天氣轉暖了,晌午前後,人們把「支窗」支起或吊起來,以便通風換氣。這樣,窗戶的下部透明,上部一排整齊的「支窗」,顯得十分和諧美觀。「支窗」窗紙每年春秋各糊裱一次,刷油繃緊。大風一吹,窗紙像鼓一樣咚咚作響,十分動聽。而用光又能通過下邊的玻璃照射到火炕上,可謂一舉兩得。
窗戶紙糊在外,說怪也不怪。
它是東北人聰明和智慧的記載......
「姑娘叼個大煙袋」便是「東北三大怪」之二怪。
中國民族吸菸歷史源遠流長,可在歷史上唯獨東北女子吸菸,而且以煙袋桿長為特點,使姑娘叼著大煙袋成為東北一大怪。
東北大姑娘叼煙袋吸菸有三個原因,一是增添女子的豪氣,男子吸菸,我女子同樣吸菸,你的煙袋桿短,我的煙袋桿長;二是東北姑娘崇尚陽剛;三是東北森林茂密,各種野獸和蟒蛇經常出沒,用煙防獸,用煙袋中的尼古丁防蛇成為人們常用的自衛方法。到現在為止,人們仍保留上山帶火和吸菸的防身習慣。從前,差不多家家有煙笸籮,來了客人不但要敬茶,敬煙也必不可少;不但老人抽,青壯年抽,就連年青的姑娘、媳婦們也都抽。
過去滿族人及其先民長期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漁獵生活,不但艱辛而且經常與蛇蠍蚊蟲為伍。吸旱煙不僅可以驅蚊逐蟲,還能防止被毒蛇咬傷,據說就連最毒的蛇也怕煙袋油子,因此吸菸不僅僅是一種消遣和嗜好,還能起到防身保安全的作用。久而久之,代代相傳,形成了滿族人愛抽煙的習俗。清朝時代,旗人是統治其他民族,生活優裕,姑娘們在未出閣時因有選妃的機遇,很受尊重,被稱為「嬌客」,他們平日一般不操持家務。女紅之外,閨門寂寂,常以吸菸解悶。便形成了「旗人姑娘真叫怪,嘴裡叨個大煙袋」的形象。
以前,滿族女孩子出嫁時一桿精緻的旱煙袋是必不可少的嫁妝。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環境的改變,滿族女子早已摒棄了這樣的習俗,只有那些已經上了年紀的老奶奶們,還時常一邊抽著旱煙,一邊嘮著家常,品味著生活的甘與苦,談論著往昔和未來。
「養活孩子吊起來」是「東北三大怪」第三怪。說怪,其實並不怪,「養活孩子吊起來」說的是「悠車子」,是北方民族的一個重要育兒習俗。
北方民族早期婦女和男人一塊外出勞作,為了照料方便,孩子從小就隨著父母外出,「繩之以板」掛在馬上。蒙古族、赫哲族、鄂倫春族、滿族等盛孩子的「悠車」掛在勒勒車上。後來遊牧民族走出草原,定居下來,便開始了「掛在房樑上」悠車育兒階段。可以這樣說,悠車子不但搖大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也搖大了馳騁中原的努而哈赤……
悠車是滿族撫育孩子用的工具。悠車形似船,用繩子繫在大樑上。當孩子要睡覺時,母親就把他抱進悠車裡,邊唱邊悠,孩子很快就入睡了。
這種有趣的悠孩子工具,是聰明的關東婦女發明的解放自己的工具。東北的婦女勞動量很大,她們往往是手裡幹著活,嘴裡哼著搖籃曲或嘮著喀。為把自己解放出來,琢磨著創造一種工具,既能讓孩子睡覺又能幹活,悠車子應運而生了。
這裡還有一個有關悠車子的傳說:
過去東北森林茂密,虎狼野獸成群,男子在外以狩獵和種田謀生,女子在家操持家務,女子為防止自己幹活時,孩子被野獸侵襲,就把襁褓中的小孩放在柳條編的小筐裡,吊在樹上或房樑上悠,孩子在籃子的悠蕩中玩耍或睡覺,不哭不鬧。野獸來了,看見孩子被吊在半空,也只好望空興嘆。這種方法即哄孩子不哭又安全,體現了東北婦女的聰明伶俐,所以在偏僻農村延續至今。據說,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有一個媳婦,丈夫常年在外,她帶著孩子過日子。每天還要下地幹活,沒辦法,就把孩子裝在一隻筐裡背著下地。地邊上有一棵樹,到了地頭.她把裝孩子的筐掛在樹上,然後才開始幹活。一天,她正在幹活,聽到有動靜,循聲望去只見樹下有一隻小鳥在打滾。她走近前一看,原來是一隻小烏鴉從樹上掉下來,把腿摔斷了。媳婦是個好心人,就扯塊破布把小烏鴉的傷腿包紮好,又送到樹上的烏鴉窩裡。轉眼到了夏天。這一日,她照樣到地裡幹活,把孩子睡覺的筐掛在樹上就忙開了。突然,草叢裡跳出一隻大兔子。媳婦想,要能抓住它,給婆婆做一頓兔肉吃,那該多好啊!想到這兒,她扔下手裡的工具就在後邊攆開了。兔子走走停停,她也追追站站,不知不覺追出二里多地。兔子沒抓住,這才想起孩子,她急急忙忙往回跑。離老遠她就聽孩子哇哇的哭聲。她打眼一看,啊呀,可不好了!只見一條花脖大蛇盤在樹上,伸著長長的脖子,吐著紅紅的信子,直往筐裡扑。只見裝孩子的筐沿上,站著一隻大鳥,蛇一扑,那鳥就用尖嘴啄蛇,護著孩子。媳婦急壞了,不容多想,抄起一把鋤頭就扑了上去,一下子把蛇打跑了。她哭著背著孩子回了家,把這事對婆婆說了。可婆婆也老了,抱不動孩子了,媳婦決心不再帶孩子到地裡去了,於是就想出了個主意:把裝孩子的筐掛在屋裡的房樑上,讓婆婆坐在家裡悠著。這樣既安全還省力,孩子也舒服。
一來二去,人們見這個法子好,就都這麼學,於是關東地區就有了「悠筐」。後來,婦女們又發現,孩子放在筐裡只能坐不能躺,於是就做個長形的筐,使孩子能在裡邊睡了。
當然,傳說是傳說,但悠車子的產生和關東的遊牧民族有關。實際上,悠車子的產生,最早出自關東的少數民族。我國北方少數民族是勤勞勇敢的狩獵民族。據《東蒙風俗志》載:這些狩獵的民族,如蒙族、滿族、赫哲族、錫伯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的婦女, 外出狩獵時,把獸皮吊在樹杈上做成籃讓孩子睡覺。目前尚能見到的資料是1240年成書的《蒙古秘史》,其卷一云:「帖木真九歲,拙赤合撒兒七歲,合赤溫額勒赤五歲,帖木格斡惕赤斤三歲,帖木倫女方在搖車中也。」這裡所說的「搖車」已是比「搖籃」進步了的育兒 工具。這是因為蒙古等遊牧民族走出森林,來到草原,他們便把吊 起來的搖籃改為左右搖晃的「晃車」(即搖車),掛在勒勒車上,開始 了草原上游牧育兒的時代。
北方的漢族先民,看到兄弟民族這個育兒方式很好,也就採用了,還有定居下來的其他少數民族家庭。做悠車子,要由家裡的「能人」動手,能人指手巧的男人或婦女。材料是用薄木片,先用鍋的汽水熏軟或用開水煮軟,「彎」成一 個案子面大小的長方形,接頭處用皮繩或鉚釘對死,拼扎牢靠,再上好底,悠車子就成形了。這時,外面還要塗上色彩。有的是紅地畫黃花,有的是黃地畫紅花,還有的是黃地畫雜花。不管畫什麼花,在上下邊緣要畫上「雲卷」表示孩子長大了能陞官,能「飛黃騰達」。還有的畫的是民間故事中的人物,如「四郎探母」、「王小捕魚」什麼的。也有畫上松竹鳳鶴的,圖個吉慶。繩的上方往往挂個玩物,如彩色的雞毛鵝毛、紙糊的小葫蘆、小風輪等,這些是孩子臨睡前逗孩子玩的民間玩具。
悠車子因它高高地懸掛在屋裡的大梁之上,狗貓鼠之類不易上去抓撓孩子。悠車子一晃動,蒼蠅、蚊蟲就會飛開,嬰兒睡著了,也少受或不受它們的叮咬。另外,當悠車子一動,還能生出一股小涼風,可以消除孩子身上的熱汗,使孩子睡得舒坦。由於悠車的四 周大約有半尺到一尺高,晃動時雖然有風,但不會直接吹到孩子臉 上身上,孩子不會感冒。
另外,由於悠車子前後一動〈吊在樑上,就是人不推動,它也會自然地微微擺動),使睡在裡面的孩子不至於總躺在一個位置上, 這就不會使孩子「睡偏了頭」。
做悠車子,選什麼木料很講究。最好選用結籽多的樹木做料,如榆木、松木、隱喻著多生兒育女。也有專門選用柳木的。這因為「柳」和「留」,音相近,取其「留」意,是希望把這個孩子很平安地「留」在世上,不至於被災禍奪走。還有的專門用雷擊木來做悠車子。據說,遭雷擊過的東西,惡魔已不存在,這樣的東西就有了避邪的作用。用它來做悠車子,便可保孩子平安健康。
悠車子的使用,也有一些說道。一般的人家不願意自己做悠車子,往往是向一些日子過的「紅火」的人家去借。據說這樣,孩子也能像這家人一樣,長大了能光宗耀祖。借悠車子時,一定要選對方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家庭;孩子沒病沒災的,特別是誰家小孩子睡了此悠車子中了狀元,當了秀才舉人的。這樣人家的悠車子,便十分的金貴。
上述情況是人們乞求平安、吉祥的一種心理表現,是人類對疾病和死亡的懼怕而產生的一種對平安幸福的追求心態。「悠車子」 體現的是關東民間一種倫理道德觀念,同時也是北方民族樸實善良、憨厚大度的品格和心緒的再現。
- 關鍵字搜索:
-
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