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止計畫生育,中國還在等什麼?
——計畫生育何去何從?攸關中國持續發展
一、人口再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兩大基本支柱
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兩大基本支柱,一是物質再生產,二是人口再生產。要維持人口穩定(不增加也不減少),婦女平均得生育2. 1個孩子,考慮到單身人口的存在和顯著上升的不孕人口比例,每位有生育能力的已婚婦女應該生育3個孩子。生育是人類最神聖的事情,但中國計畫生育的長期負面宣傳,現在很多人認為生育兩、三胎是可恥的了。
全球人口增加只是近兩百多年的事情。中國以前四千多年人口一直波動在兩千萬到六千萬之間。經過明末清初戰爭後,中國人口康熙時期降低到兩千萬左右後,在兩百多年上升到現在的12. 9億(以新華社資料為準;有些人無視近年的人口增長規律,臆測中國人口達到15億了)。在這兩百多年中國婦女平均生育率在6. 0左右。那麼以現在的1. 3的出生率計算,人口會怎麼樣呢?假設2004年我們這一代1000人,32年一代,要是生育率在2. 1的話,人口一直維持在1000人;以1. 8的生育率計算,224年後還有340人;要是以1. 3的生育率計算,224年後(經歷7代之後),只有35個人了。你可以看出,中國人口由傳統的數千萬上升到13億只化了兩百多年,要是以目前1. 3的生育率,也只要兩百多年就可以恢復到數千萬。並且由於1. 3的生育率意味持續老化,到時候這數千萬人口中老年人為主,年輕勞力很少。 1992年俄羅斯人口總數為1. 487億,而2002年這個數字已降至1. 452億,11年中俄人口減少了350萬人。據聯合國預測,2050年俄人口將減少28. 3% ,在7100萬至1. 27億之間。
二、計畫生育委員會在撒謊,威脅中國持續發展
1997年和2001年,國家計生委組織進行了兩次全國範圍的抽樣調查。97年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婦女平均生育率只有1. 35- 1. 38;2001的數據也顯示只有1. 35。對97年的數據計畫生育委高層認為不可信,調整到1. 8;對2001的數據也認為不可靠,調整到1. 8。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1991- 2000年中國大陸婦女總和生育率平均在1. 22。國家人口和計畫生育委員會統計與財務管理司副司長王謙的「中國大陸十年來生育水平估計」也估算整個1990年代平均生育率只在1. 3- 1. 6左右,說明1990年代末只在1. 3左右。但中國官方最近人口的資料仍然認為中國婦女平均生育率在1. 8。人口普查的如此詳盡的資料都不相信,竟然相信沒有任何依據的1. 8的推測數據!
計生委可能根據年度人口統計來推測生育率,這些統計來自戶口,得出1.8的生育率。由於農村超生的報戶口有幾年滯後,且怕罰款,一直等到小孩讀書時才報戶口,但統計數據認為是當年新增人口,事實上是幾年前新增人口。因此這些數據沒有人口普查可靠。不然不直接從戶口冊統計得了,既省時又省力?人口普查是與上戶口分開的,在最近的那次人口普查中,政策規定:凡未報的黑戶口,均可如實上報,不作追究,並一律改為正式戶口。並且國家化了很大力量,雖然仍然有誤差,但國家再抽樣在局部地區通過其他多途徑補充資料,最後得出誤差範圍和可信區間,這是生物統計的內容,可信度比較大,不然國家化那麼大的精力幹什麼?從人口普查的資料看中國婦女生育率只有1. 22,即使有誤差,也不過1. 3左右。1997年和2001年國家計生委兩次全國範圍的生育率調查也說明中國婦女生育率只有1. 3左右。生育率調查是與任何利益脫鉤的,不存在黑戶口的問題。
學術機構的兩次全國範圍的調查以及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基本一致,說明是可信的。為什麼計生委高層老是對自己學術機構調查的結果採取懷疑態度?計畫生育委員會是一個部級的龐大的實權機構,有責任用科學的手段,對人口與環境,人口與經濟的理論進行科學調查,取樣分析。要是連人口增長軌跡都不能摸清,連動態生育率都不能掌握(關係中國持續發展),計生委還有存在下去的理由嗎? 就算1997年計生委高層推測的1. 8是可信的,那麼經過了7年後(尤其是這7年中國經濟結構和農村人口結構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絕大多數育齡農民都打工去了),婦女生育率也應該逼近到1. 5,為什麼還是1. 8呢?
1. 3的生育率是民族急性自殺,1. 8生育率是慢性自殺。1. 3與1.8差別大的很,就像畝產千斤和畝產萬斤一樣。1. 3的出生率對社會的影響比過去6. 0的生育率還要大,過去兩百多年中國以6. 0的生育率使人口從數千萬增加到12億,雖然人口壓力大,人與資源的矛盾大,但畢竟有足夠的年輕人口,社會還是在前進的。1. 3的生育率能使中國人口兩百多年內下降到數千萬,並且由於人口持續老化,社會將難以發展。胡主席在人口問題講話已經提到人口安全了,提到要「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但沒有接近2. 1的生育率是不可能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的。
前幾天公布的上海生育願望只有1. 1了,就是說放開計畫生育,上海生育率只能達到0. 8- 0. 9(因為有單身和不孕人口),要是沒有外來移民的話,上海不要過幾十年就會垮。臺灣要是持續現在的1. 3的出生率,打都不用打,不過到時統一時大陸得幫臺灣養老人。
上海的今日就是全國的明日;海外華人(生育率幾乎是所有種族最低)的今日就是中國的明日。中華文化圈(日本、韓國、新加坡、臺灣、香港)生育率對非常低,可能與我們的文化不願意多生粗養有關。 韓國朋友說她們很愛國,說前幾年韓國經濟危機時,不少人連金首飾都給國家以渡過危機,並且在反日網站上簽名比中國人多。我說那只是低層次愛國,你們國家和民族的最大問題是人口減少,1. 3的生育率很容易導致民族萎縮的,真正愛國就得提高生育率,你願意再生育兩個孩子嗎?她說不行,一個女孩就夠了,養育小孩代價太大了。她兩個哥哥快四十了都沒結婚,她先生的一家四兄弟只有她一個女孩,其他要麼沒結婚,要麼不要小孩。
現在大多數所謂人口專家的都是在假設中國人的生育願望不變,不孕症忽略不計的前提下得出的預期數據,並且指望今後一放寬計畫生育,生育率就會馬上上升。並且無視農村人口結構的急劇改變。而這些數據又是高層決策部門制定人口政策的依據。而近幾年生育願望發生根本的變化,從世界其他國家來看,這種生育願望變化難以逆轉;不孕症急劇上升,已經與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一起成為人類的三大疾病。 以前鄧小平不是說過,計畫生育只是一代人的事情,現在已經三十多年了,超過一代人了。現在不是說要與時俱進嗎,實行計畫生育的當時社會環境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中國到目前為止似乎還沒有真正形成一個班子研究國家長遠目標。九十年代就應該意識到今後的能源問題,俄羅斯主動要求中國修建輸油管,中國猶豫不決,現在被日本和俄羅斯耍了吧。今後中國最要問題是老年化問題和愛滋病的問題。目前東南部非洲不少國家已超過全國人口的20%是愛滋病人,其中辛巴威和波札那達到25%以上,而且20-35歲的青壯年比例更高。要是中國不能及時預防,2020年中國的愛滋病人將佔20% ,嚴重威脅國家持續發展。但就像去年SARS初期一樣,中國政府還習慣於遮掩,要是去年SARS像人口問題和愛滋病問題是慢性問題的話不是急性死人問題(紙包不住火了,政府才改變策略)的話,政府現在一定還在遮掩。 為什麼計生委一直隱瞞真實的數據?唯一原因是一旦公眾知情後,計生委就沒有存在下去的理由了!
三、中國真有1. 8的生育率?
現在中國高層官方聲稱中國婦女平均生育率在1. 8,看起來問題還不特別嚴重(與法國的生育率差不多)。中國真有1. 8的生育率?
中國有至少10% 人不孕(一方不孕意味全家不孕,在現在20多歲的一代比例更高,有些區域達到36% ),中國人口中70% 分布在農村,30% 在城市。不受計畫性限制的少數民族只佔很少比例,可以忽略不計。那麼以國家的生育政策:城市婦女只生一個,意味有生育能力的婦女生育率只有1. 0;農村第一胎是女孩可以生育二胎,意味有生育能力的婦女生育率只有1. 5。再加上不孕的的比例(以最保守的10% 計算),中國婦女平均生育率只有1. 215,要是考慮相當人口單身的話,平均生育率不到1. 2。
當然農村仍然還有超生現象,但比例並不算高(81年全國婦女平均出生率就只有2. 7了),超過三胎的比例很少(尤其是90年代末超生比例很低了) 。要到達國家報導的1. 8的生育率,中國生育情況應該如下:農村有生育能力的應該生育2. 4,城市生育1. 1個孩子(這也不考慮單身人口的存在,也只保守地計算10% 的不孕)。問題是中國農村90年代以來農村根本達不到2. 4的生育率!國家計生委關於中國平均生育願望調查,農村平均生育願望只有1.8(城市1. 65)。生育願望只有1. 8,又有計畫生育政策的限制,怎麼可能達到2. 4的生育率?強迫人口減少的途徑很多,計畫生育、戰亂、傳染病等,但只有強姦才能強迫人口增加(由於人工流產,強姦也不一定能增加人口)。
在談論計畫生育成就時採用的數據是:我國4口人及以下的小家庭佔家庭總戶數的比例已從1982年的53. 7%升至77%。家庭還包括老年人,既然4口人及以下的小家庭佔家庭總戶數的77%,加上老年人,說明每戶生一個小孩為多,哪來的1. 8的生育率?
從人口結構看,計生委兩次調查以及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 3的生育率也是可信的。中國目前農民工(基本都是生育年齡)有大約兩億(女工為多),今後幾年將上升到三億,這些人生育願望是非常低的。目前,我國每3個產業工人中,就有2個來自農村。90年代後期,尤其是中國加入WTO 後,中國成為最大外資投資國,大量外資引入,中國成為低級產品的世界工廠,城市下崗工人比例並未減少(等著拿下崗工資呢),那麼哪些人在這些新增工廠幹活?農民工(2020年將有65% 人口在城市)!這意味著什麼?9億農民中除去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口,生育人口不過三、四億,這三億農民工基本都是生育年齡的農民,就是說生育年齡的農民大多進城了(現在農村年輕人非常非常少,只有老年人和小孩留下來;等今後經濟平穩後,農村人口只佔30% 左右)。他們的住房條件(夫婦大多分居)等生活條件較差,工資水平比較低,而又面臨與城市人口一樣的消費水平,他們又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子女就學面臨困難(費用比城市人口更高) ,大多數連產假都沒有,一旦休假回家生小孩意味著失去手上的工作機會。並且由於他們的父母沒有退休工資,他們得養活父母。因此他們的生育願望事實上比城市人口更低。另外有些民工連結婚都成問題,遑論生育了。人們心目中農民好像還像一、二十年前都是生育三、四個,就像一些老外還一直以為中國都是穿長袍子,留長辮子。猴年馬月的事情了!中國農村超生無疑還存在,但比例很低了,並且生育三個以上的很少很少,美國、加拿大還有生十幾個的呢,但美國平均生育率只有2. 08,加拿大只有1. 5。不能以個例來推導全國。
姑且不從微觀考慮問題。從經濟結構來看,中國目前的1. 78(農村1.81)的生育願望是可信的。姑且不談歐洲和日本(目前生育率只有1. 29) 。臺灣、韓國、新加坡經濟水平不過比中國早二十年,生育率只有1. 3了,人口已經負增長了。印度從1989年才開始經濟改革,現在經濟相當於中國八十年代中期的水平,沒有強制計畫生育(一樣重男輕女),僅僅因為經濟發展和觀念改變,生育率也從70年代初的6. 0左右(中國當時是5. 8)下降到現在的3. 0,在隨後的十幾年將下降到世代更替水平的2. 1。印度目前經濟水平遠不如中國,中國放鬆計畫生育,估計也就只能達到1. 8、1. 9的生育率,要能達到2. 1的世代更替水平那真是老天保佑了。
從經濟結構看,計生委調查的中國農村1. 8的生育願望是可信的。既然只有1. 8的生育願望,又有嚴格的計生政策(尤其是基層官員的粗暴施政),那麼1. 3- 1. 4的生育率也是可靠的。那麼計生委推測的1. 8的生育率哪裡來的?
我在廣西、湖南、安徽、貴州、四川以及江西的朋友都說他們那裡快出現無人村了,以前每個村都有小學,現在四、五個村才有一所小學(雖然年輕父母進城打工了,但他們的孩子基本都留在農村),初中班級在減少,每個班的人數也在減少。九十年代初老師要轉行下海是很難批准的,現在老師過剩,想幹什麼就幹什麼。80年代山上都光了,現在生態好多了,山上綠油油的,很多七、八十年代開墾的旱地都荒蕪了,甚至有些邊遠地方的田地(清朝時期還有人種的)都沒人種,乾脆響應國家號召退耕還林了。外出打工的大多隻生一個,頭胎是女孩的本來可以生二胎,但有些不願意生二胎了。前幾年國家轟轟烈烈實行退耕還林、退耕還湖政策,原因就是農村人口減少。
中國目前的生育率並不是均衡的。目前1. 3的生育率確實還有部分是由於農村超生的。美國也一樣,雖然看起來2. 08的生育率比較理想,但很大部分是下層的黑人和墨西哥移民生的。問題是,下層經濟能力有限,無力提供子女必要的教育(美國政府還有能力資助,但並不完全解決),沒有接受必要教育的年輕人無法承擔今後生產力水平所需要的工作,這些人中部分很可能反而成為社會負擔。因此我建議生育均勻化,允許所有人生育兩、三個孩子,禁止四個(尤其是五個以上),像美國一樣通過稅收反對不育文化(上海的不育文化很時髦!) ,不育的家庭得交納很高的稅(誰讓你不為培養下一代勞動力付出),國家承擔12年(高中)義務教育(現在廣大農村都沒有國家的義務教育,中國政府的教育投入比例是國際罕見的低)。
官方以1. 8的生育率推測中國人口在二、三十年內停止增長,人口最多達14. 8億,然後人口減少。現在既然事實上只有1. 3的生育率,意味著人口增長馬上就要停止(上海、天津、廣州、大連等城市已經負增長了),永遠達不到14億。現在放鬆計畫生育,1. 8或1. 9的生育率,人口也最多只能達到15億,然後人口減少。
四、人口減少的惡果
中國1960年代婦女平均生育率很高(1971年數據顯示是5. 8),人口壓力當然大,食物短缺是個大問題,在經濟仍然沒有出現曙光的前提下,適當降低生育率是無奈但正確的做法。中國七十年代實行的比較寬鬆的計畫生育政策,當時提倡的是「四五家庭」,即一個家庭生育兩、三個小孩。該政策使中國婦女生育率從5. 8下降到2. 7。
但後面中國經濟明顯起步後,就應該放鬆計畫生育,但政府還處於「一日被蛇咬,三年怕秤鉤」的心態,反而採取更加嚴厲的計畫生育政策: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中國生育率在80年代中期就已經低於2. 1的世代更替水平。低於2. 1意味現在的人口增加只是低慣性增長,然後就是人口急劇減少。低慣性增長(尤其是以現在1. 3的生育率)和人口減少的後果非常嚴重。
有人說:中國人口太多了,減少人口有何不好?中國人口密度比較大,但人均資源比日本甚至一些歐洲國家要好。要是中國人口成比例地降低到七、八億,當然也不錯。但現在不可能屠殺老年人,只是通過降低生育率來減少人口,反而增加老年人比例。生育率低於1. 8,尤其是現在的1. 3,意味著今後有活力的人口過度減少,而整個社會壓力卻增加(沒有活力的老年人口增加)。
自50年代以來,隨著西方發達國家的老年人口比例不斷提高,西方人口學家越來越關注人口老化對社會經濟所產生的影響。從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上看,西方學者普遍認為,人口老齡化會使勞動力年齡人口比例相對下降,勞動力資源相對縮減,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社會生產和開發,會帶來嚴重的經濟後果。其次,人口老化之後是勞動力人口老化,因為持續的低生育率會使青少年人口比例低,新增勞動年齡人口減少,這樣勢必造成勞動力年齡人口老化。在科技就是生產力的時代,老齡勞動力人口在接受新的知識和科學技術方面比青年勞動力要處於劣勢,對新產業和就業崗位的適應能力也要弱一些。因此,隨著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人口老齡化,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經濟發展必然會受到影響。當然老齡化的影響不僅僅只表現在經濟發展方面,還將表現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如社會養老負擔加重、老年醫療費用增加、社會價值觀變化等等。 日本20年前生氣蓬勃,平均年齡只有30歲(中國現在一樣),現在中間年齡42歲,企業中有一半以上是老年人了。有人將日本的衰退歸因於經濟政策的失誤,事實上更大程度歸因於人口老年化,缺乏有創新力的企業隊伍。
五、「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深層哲理
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中國歷史上一直維持在幾千萬人口,「無後」所以「為大」者意義在此。孔門的孝的意蘊是豐富的。從全社會角度看,將我們這一代人視為一個群體,下一代視為一個群體,難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正確嗎?下一代年輕人即使有些缺點,對老年人有些「不孝順」(比如說通過立法限制老年人的利益),但沒有他們的話,老年人一點養老保障也沒有。古代所崇尚的仁、義、禮、智、信,在×革遭到大力批判,不也是現在夢寐以求的目標嗎。對幾千年形成的一些信仰不能因為短時的迷茫便全加以拋棄。現在計畫生育再不停止,以後社會問題將很大。還不計算獨生子女因為「眾星捧月」效應培養出來的孤傲、狂妄、自私性格給社會帶來的損失。誰來養活龐大的老年人口?有人說現在存錢,今後自己養活,但存的錢不過是廢紙一張,今後誰來將這些廢紙換成財富?有人說以後有退休金,但退休金也需要年輕勞動人口提供。表面上看,未來一對獨生子女夫婦要養活七口人(假設拋棄雙方祖父母,只養活雙方父母和自己以及獨子的話),事實上遠不止七口人!因為還有一些沒有小孩的老人也得由社會供養,還是得通過增加稅收到全部年輕人身上,間接還是年輕勞動人口養。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養活」的代價將會越來越高(包括醫療水平在內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從國家角度看,老年人口比例不能太大。我們這個群體今後需要下一代養活,一旦下一代人口太少,我們這一群體所持的社會股票就會貶值,甚至成為費紙。比如說,本來100個年輕人養活20個老年人應該沒有問題,但今後是20個年輕人養活100個老年人,就算這100個老年人存了一大筆錢,但需要這些年輕人才能轉化成消費用品,還是要靠這20個年輕人的勞動。這100個老年人能存可供今後消費的東西其實是很少的,比如說現在化了上千元買個電視,幾十年後價值不到十元。就算買大米等日用品,幾十年也變質了,也不值錢了。並且有些東西是無法存的(如醫療服務)。總之是需要這些年輕人來養。
有人因為老年職工工資較高,認為老年人貢獻大。事實上完全是錯覺。老年職工工資高,只是說明廠裡效益好,人才結構合理,年輕人能容忍同工不同酬。一旦年輕人比例過少,威脅企業生存,年輕人可能另起爐灶,老年職工可就什麼也沒有了(現在很多企業已經不招收45歲以上的職工了)。
因為社會承擔了很大部分供養老年人的責任,個人少了後顧之憂,給人一種「不要靠年輕人養」的假象,現在有人不願生育小孩了。要是大多數人都這樣的話,其實是種自私的表現,一方面不想承擔撫育小孩的責任(而那些養育小孩的母親因為花費很大精力和時間在養育小孩身上,反而不能得到足夠的工齡和社會安全稅的點數),一方面又想將現在的財富長期保值甚至升值(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他們其實是在剝削別人的下一代。從個人角度看這種投機取巧的做法可以實現,但從社會角度出發卻是危險的。要是現在放鬆計畫生育,所增加的新生人口今後不光是養活他們自己的父母,也是養活其父母的同齡人。因此放鬆計畫生育所造成的暫時社會壓力也應該由全社會分擔,而不是單由父母承受,現在不付出,怎麼指望將來退休金保值/ 升值。就算你沒有小孩,但你為整個社會付出了稅,其中額外增加的部分用於撫育、培養小孩,等於與作父母的一起共同承擔了撫養小孩的義務,當然可以光明正大地以父輩的身份享受養老金。合理數量的高素質的下一代才有能力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提高全社會生活水平,也就是將我們現在的投資升值,我們老年有比較高的生活水平和醫療水平。但要是整個社會付出的太少的話,今後問題可大了。 既然養老已經社會化了,與自己所生育的小孩脫鉤,養育小孩也必須適當社會化,否則社會非常不合理,沒人願意養育小孩了。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稅收傾斜政策給那些多子女家庭適當優惠是合理的,但還不夠,還不足以彌補他們養育小孩的付出。單身人口多交了很多稅,多孩子家庭免稅,中小學免費。你以為多孩子家庭賺便宜了?他們付出的更多。美國政府是明智的,並且也有能力這樣做。中國現在九年義務教育都還是在城市,農村的義務教育是父母的義務教育不像城市那樣是國家的義務教育(很大部分是農民工交的稅)。美國是富人多交稅,提高全民素質;中國目前是窮人犧牲發展權並交稅提高城市的教育水平,並且北京等城市不但享受較高的教育條件,反而分數線遠比農業省份要低(同樣的分數在北京等城市可以上北大、清華,在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只能上一般本科),然後城市人再說農民素質低。
六、計畫生育政策成比例降低了社會成本嗎?
20年來,全國累計少出生人口近3億,平均每個家庭少生了0. 74個孩子,有人以現在養育小孩的花費來推測計畫生育節省的社會成本,認為為家庭和社會節省撫養費6萬億元,節省物質技術裝備費5. 9萬億元。目前,我國4口人及以下的小家庭佔家庭總戶數的比例已從1982年的53. 7%升至77%,農村尚未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從2億人減少到3400萬人,佔農村人口的比例從30%下降到3%左右。
這樣看來,好像中國現在的經濟成長都歸因於人口的減少,改革開放政策反而一點功勞也沒有!這是非常滑稽的結論!
將經濟的落後歸於人口就像尼姑打屁怪和尚一樣。印度沒有實行計畫生育,經濟改革比中國晚十多年,但現在經濟有8% 的年增長率。中國現在中間年齡31歲,今後45歲左右(與現在日本一樣);印度現在中間年齡24歲,今後在30歲左右,中印誰更有發展潛力?
經濟學者認為,在美國這樣的社會,養3個孩子的花銷只相當於養一個孩子花費的1. 6倍,可3個孩子長大後賺錢卻是1個孩子的3倍。由此看來,生3個孩子最划算。
中國人均年國民生產總值才1000美元(8270元人民幣),加上30% 左右的國防、道路等公共花費,人均月收入只有不到500元人民幣。美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三萬美元,中小學老師年工資相當於這個數字的1. 3倍,總統工資相當於這個數字的7倍,教授年工資相當這個數字的三、四倍,醫生(都是博士畢業)平均年工資相當於這個數目的五倍。那麼中國教授月工資只能在2000到2700元之間(中學老師工資只能在1000左右),有博士學位的醫生月工資只能在3400元左右(普通縣級醫院本科畢業的醫生工資只能在一千多元),國家主席工資只能在4800元左右。
計畫生育真的節省了社會成本嗎?中國1970年代面臨糧食短缺的問題,養活有問題,當時適當限制人口當然合理的。但現在養育小孩的最大成本並不在於糧食,而在於其他方面(比如教育)。「父願子成龍」,每對父母都將獨生子女當成「精英」來培養,教育供求關係決定了教育的不合理收費。檔次很低的民辦高等院校的職工也能拿五、六千的月薪。並且中國教育的浪費情況非常嚴重,師生比很低。要是都有三個小孩的話,父母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供求關係就會理順,以現在同樣的成本可以培育三個小孩。
因此,中國是以三倍的成本只為將來培育了一個勞動力!嚴重的浪費。
七、經濟落後能歸因於人口過多嗎?
加拿大和俄羅斯人口比美國少吧,失業率為什麼反而更高?就業機會是誰創造的?是人!人多意味創造的就業機會也多。
失業就像單身一樣,在什麼社會都存在。不要以為某著名演員死了配偶,你就增加了結婚機會。不要以為美國將印度和中國的電腦技術人員都趕走,美國電腦行業就增加了就業率,相反電腦行業可能萎縮,失業率更大。
目前中國農村生態在改善,城市在惡化(不斷在基建)。一定要拿目前中國城市的問題來說的話,那美國的芝加哥、紐約等大城市都有問題,為什麼還吸引那麼多人去?因為城市有城市的好處,當然不可避免伴隨一些缺點,不要指望既得到所有好處,又沒有一點損失。北京、上海城市毛病多,昆明、桂林問題少一些,你為什麼不選擇去昆明、桂林(或者去縣城,中國很多農村生態好的不得了,你去嗎)? 就算整個北京90% 的人都搬走,10% 人留下來連基本的道路維修都不可能,城市怎麼運轉?總不能希望90% 的人為你服務,10% 人在享受。
美國芝加哥也污染嚴重呀,人們還是一個勁兒往那裡鑽,生的賤?城市化意味更多的工作機會,意味著更豐富的生活(雖然有些地方要差一些)。
美國加州污染比其他州嚴重吧,一個州(主要兩個大城市)經濟實力就列全世界第五(只有包括美國在內的四個國家比加州好)。Illinois州一個芝加哥(800萬人口)就已經不得了,Illinois州可有很大的空間再建四、五個芝加哥,要是這樣的話,不得了!美國人口增加到六億,經濟實力和科研實力不得了!科研實力一增加全球都獲益,雖然美國可獲得更大利益。
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才$ 1000,全球企業都往中國跑,現在有勞力(和比較大市場),今後有巨大市場,想不發展起來都不行(計畫生育既減少勞力,又減少市場)。要是中國像朝鮮這樣的小國,誰會去?你說朝鮮資源也不多,那麼俄羅斯資源豐富吧,怎麼國際大公司都跑的中國和印度,不去俄羅斯?人力資源永遠是第一生產力!
兩千多年前韓非子也認為資源太少(當時中國兩千萬人)。他曾指出:人有五子,子又有五子;則大父(即爺輩)未死,而有二十五孫。結果是「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要是當時也實行計畫生育的話,中華民族早就滅絕了(當時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滅絕了)。
日本人均可利用資源遠比中國少,並且還有地震火山,一樣有上億人口。你說日本利用全球資源,我們為什麼要盡國際義務不去利用呢,俄羅斯遠東資源豐富的很,人力缺乏70% 。美國通過控制價格就能控制中東石油(當地人廉價為美國服務,要是這些石油在美國本土,美國光勞工都划不來,現在就禁止開採) 。我們只要將經濟做大,能在全球化下控制價格,俄羅斯的資源不賣也得賣。 中國六十年代窮的叮噹響,一樣有能力造兩彈一星,一樣能搞雜交水稻,全國收益。要是當時中國只有幾千萬人,可能嗎?
人力永遠是最主要資源,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部分,只是中間一段時間人口過多,很多人就本末倒置了。以人為本,今後連人都過度減少,還以什麼為本?
八、中國人口減少到三億會怎麼樣?
前幾天又看到有人說中國人口應該以200年的時間從現在的數目回落到3億左右,但令人費解的是這些所謂的專家竟然忘記了這樣一個重要的事實:如果人口在持續減少,則說明人口出生率始終低於更替水平,也就是說在這200年裡如果沒有外來移民的話中國的人口結構就是在不停的老化,當最終中國人口降到3億時生育年齡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例可能將會下降到一個無足輕重的數字,即使這些人再如何努力中國的人口也會繼續下降,漢族可能僅僅因為長期人口控制的慣性就接近滅亡。似乎很多人對中國的人口控制已經進入了一個誤區,那就是希望通過減少人口來使生活水平趕上西方,這實際上是很不切實際的,客觀上中國的人口已經很多了,應該從這個客觀事實出發研究提高生活水平的方法,而不是相反的要去採用一種純理想主義的缺乏先例的做法來改變這個客觀事實。日本的人口密度遠遠高於美國而生活水平也可以達到美國人的50%-66% ,中國按照適合人類生存的國土資源計算人均生存空間遠比日本多,現在的困難不過是因為分布不夠科學合理與城市化水平滯後,卻要舍本逐末的通過減少自己的人口來追求生活質量,非常的短視。
社會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到時候不得不從其他國家引進人口,中華民族在中華大地成為少數民族。
就像減肥一樣,也得符合生理規律,否則也得餓死。
九、近年糧食減產不是耕地的問題,而是農業政策的問題
近年中國糧食在減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農產品價格過低,農民不願意種地。中國目前人力資源過多,工業產品價格低於國際社會是合理的;但中國耕地少,中國糧食價格應該適當高於國際價格(日本一樣),才能保證國家安全(糧食不能光從經濟角度考慮)。但中國加入WTO 最先讓步的就是農產品,現在農民種糧食算上成本後幾乎白忙了一年,還要倒貼農業稅,根本無力供養小孩讀書,誰願意種地?中國農田水利建設自1970年代末期以來就每況愈下。農產品價格過低,意味著農民無力採納新的農業技術和機械,也無力改善農業環境(比如將一些田地合併成大的田地以利於機械化耕種)。糧食的持續下滑就不可避免。因此糧食問題不是耕地減少的問題,是農業政策的問題。
前不久,有文章認為中國最多只能養活18億人口。兩百年前,要是沒有印第安人的玉米土豆紅薯,人口也不可能增加60倍。要沒有三十年前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現在大量農民還得束縛在土地上。難道中國科技水平已經到了極限?就算中國真的只能養活18億人口,那也不用擔心,因為中國放開計畫生育,連15億人口也不能達到,然後就減少,怎麼也達不到18億。
十、古老的哲學往往露出年輕的微笑 以前是綿製品,後面穿的確良、尼龍衣服,但現在主流又回到改進了的綿製品衣服了。有些人因為穿上了的確良衣服就嘲笑那些穿綿製品衣服的人土氣落後。生育一直是神聖的,就因為前些年人口增加過快,人們就認為多生小孩是不光彩的事情。事實上生兒育女仍然是神聖的!沒有足夠的人口,社會就會停止發展。
國幾千年很多傳統的哲學思想是非常深奧的。比如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從全社會角度看,將我們這一代人視為一個群體,下一代視為一個群體,難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正確嗎?
中國傳統崇尚的忠孝仁義禮智信,不也是現在各國的法制所追求的目標嗎?
中國與周邊國家長達千年的「厚去薄來」的朝供外交關係(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名義上向中國朝供一些特產,但中國×央政府向這些國家提供大量援助。中國得到精神上的實惠,日本等國得到實際上的實惠),對維持亞洲的穩定非常有效,現在美國外交界就正在研究學習。幾千年來日本、朝鮮、越南等亞洲國家以小中華自居,中國大陸落後於日本不過百年,落後韓國、新加坡和中國臺灣也不過二、三十年,現在情況發生逆轉,恢復中國在亞洲傳統的地位指日可待(要是中國放鬆計畫生育的話,中國生育率應該比這些亞洲國家要高)。 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家庭價值和穩定。家庭的穩定意味社會穩定,心理相對安全。現在的物質水平是明顯提供了,但我們心理安全程度反而降低了,離婚率增高,連婚姻安全感都沒有。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