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風雲人物:老當益壯伏波將軍—馬援

作者:作者:力修 ,圖:志清  2006-07-08 03:2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馬援一生戎馬,赤膽忠心,最後討蠻雖未成功,但他也真的做到「馬革裹屍」盡忠報國了。

中國歷代人物系列——名將篇
老當益壯伏波將軍—馬援

伏波將軍馬援,是幫東漢光武帝打天下的名將之一。據史書記載,馬援像貌十分俊美,他還有許多名句流傳於世,如「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 「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及著名之《誡兄子嚴敦書》家訓中的「畫虎不成反類犬」等,都是勵志名言也是為人處事的寶典。

王莽篡位改為新朝時,年輕的馬援曾任河南郡都郵。一次,他奉命押解囚犯前往長安;半途中,因囚犯哭得十分傷心,他於心不忍便把囚犯私下放走。不過,他也因此不得不丟官,逃到北地(現甘肅天水一帶)躲藏起來;後遇赦,就留在當地從事農、牧業的經營。幾年後,馬援經營放牧事業非常成功,不僅牛、馬、羊有數千頭,谷糧也積累了幾萬斛,但他並不因此而開心。當時北地正遭逢荒年,他慨嘆的說:「積累再多的財物,貴在能施舍救助需要受幫助的人,否則不過是個守財奴罷了。」於是,他便把全部財產賑濟當地的百姓和親朋。

王莽新朝滅亡後,馬援曾一度依附佔據隴西的隗囂,後來投奔漢光武帝劉秀,最終還參與了滅隗囂之戰。馬援為東漢南征西討立下了許多功勞,有人就勸說他:「您打仗多年夠辛苦了,應該留在家裡多休養吧!」他口出豪語:「不行,匈奴和烏桓現在還威脅著北方邊疆,我正要向皇上請求出兵平定。男子漢大丈夫,就算要死也要死在邊疆上,讓別人用馬革裹著屍首送回來埋葬,怎能貪圖在家裡跟妻兒過好日子呢?」不久,匈奴和烏桓果然不斷的侵擾北方,漢光武帝便命他領兵還擊,匈奴、烏桓知道是馬援率兵來攻,自知不敵便連忙撤兵逃走,北方也因此而平定了。

不料北方剛穩定,南邊的武陵五溪蠻夷又傳叛亂,朝廷兩次派兵出征,結果全軍覆沒皆被蠻夷打敗。漢武帝對此憂心不已,這時馬援都六十二歲了,還是請求漢光武帝讓他領兵平亂。漢光武帝望著花白鬍鬚的馬援說:「將軍年紀大了,還是不要去吧!」但是馬援並不服老,就在漢光武帝面前穿上盔甲,跨上馬背,雄壯威武的在殿上繞了一圈,漢光武帝見狀也就同意他出兵了。

馬援率軍前往武陵討蠻,臨鄉首戰傳捷,斬敵二千多人;後再前進深入敵方,卻面臨兩個選擇,一條路況好走但較遠,另一條路況難行卻較近。馬援選擇了後者,結果被困山區,又值溽暑,天氣酷熱,疫病流行,再加上水土不服,士兵因病死了不少人,馬援自己也得病。但此時朝中卻有人向漢光武帝告狀,說了很多對馬援不利的壞話,漢光武帝一氣之下,便派梁松前去調查並接管馬援的軍隊。

梁松是漢光武帝的女婿,為人高傲自大,他的父親也是馬援的朋友,馬援因看不慣梁松的驕縱行徑,在寫《誡兄子嚴敦書》中曾批評過他;因此,梁松對他懷恨在心。當梁松到武陵五溪時,馬援已經病死,梁松的報復並沒有停止,還羅織罪狀陷害馬援;除了狀告馬援指揮作戰錯誤,還說他南征交趾時,私下搜括大批的珍珠,這時又有多人跟著附和;對於這些指控漢光武帝相信且十分震怒,就下令撤除馬援的爵位和官印。

馬援死後因受小人讒言誣蔑所害,引發了歷史上有名的冤案—「薏苡之冤」。原來馬援在南方交趾時,患了風濕病,有人告訴他,當地生產的薏苡可以消暑除濕,治療風濕有奇效。馬援試著吃了一些,果然見效,於是班師回朝時,便載了一批顆粒較大的薏苡回京。當時梁松等人偷眼看過這些薏苡,於是捕風捉影故意把薏苡說成是珍珠,用以誣陷馬援。

馬伕人一連六次向漢光武帝上奏章申冤,還有一個叫朱勃的聽到馬援的冤情,也大膽的幫忙上奏章替馬援喊冤,漢光武帝看了兩人的奏章後,終於不再追究馬援的罪,馬援的棺木也才得以運回祖墳入土為安。

馬援一生戎馬,赤膽忠心,南征西討,並平定的北方匈奴,對東漢王朝統一及鞏固西方、南方邊疆,有著重大的貢獻;最後武陵討蠻雖未成功,但他也真的做到「馬革裹屍」盡忠報國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