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馮佛瑞斯上個月在巴爾的摩的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議上發表這項研究成果。他說,科學家使用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衛星資料,計算冰床下的重力場變化並配合空照影像,發現這個寬四百八十公里、深藏在南極冰床下方約一點五多公里處的火山口。
馮佛瑞斯說,衛星資料顯示火山口的歷史可溯及約二億五千萬年前,即二疊紀與三疊紀之間的大滅絕時期,當時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滅亡殆盡,也為之後恐龍的崛起鋪路;此外,這場撞擊也可能造成「岡瓦納(Gondwana)古陸」開始裂解,使澳洲脫離現在的南極,向北漂移。
科學家是在南極東部冰床的「威爾克斯地」地區發現這座火山口。馮佛瑞斯說,「這是關於大滅絕原因的一項強有力說法。威爾克斯地當時受到的撞擊力道比起導致恐龍滅亡的那一場撞擊大得多,可能就是造成當時大浩劫的原因。」
但馮佛瑞斯坦承,他的發現缺乏有力實證。他打算親自前往南極洲,搜尋包括隕石碎片在內的冰床岩石。
美國加州大學科學家貝克領導的研究團隊,二○○四年也提出過類似理論。他們宣稱,澳洲西北岸外海的一個火山口,有證據顯示在遠古大滅絕時期曾發生大規模的隕石撞擊。該團隊主要是以當地一間鑽油公司提供的地核樣本為證據。
主流的理論認為,二疊紀與三疊紀之間的大滅絕是由持續數千年的一連串火山爆發所引起,火山爆髮帶來的熔岩掩蓋了現今西伯利亞地區,並釋放數以噸計的有毒氣體至大氣中,改變了地球氣候。
自由時報
- 關鍵字搜索:
- 2.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