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卷居然難住了「老外」中國英語教育怎麼了

2005年高考英語試卷居然難住了「老外」;從小在美國生活的中國兒童,回國讀書唯獨英語考不及格;持有英語六級證書的大學畢業生,卻不能勝任基本的翻譯工作……中國的英語教育究竟怎麼了?在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日前舉行的研討會上,幾位專家學者圍繞這一問題進行了「會診」。

  「英語變成了一門學習時間最長、家長花錢最多、學生投入精力最大而效率最低的課程,這是應試教育造成的。考試的背後,有巨大的經濟利益。」清華大學英語系原副主任孫復初教授說:「學生不願念課文了,在課上全是背詞彙,然後做模擬題。學生幾乎用一半的時間在學英語。中考、高考、大學四六級,學生感覺到,從小學到博士,學習英語好像都是為了下一次考試,但應用能力沒有提高。」

  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語室主任龔亞夫說:「從中學到大學,英語考試主要是通過選擇填空來推斷學生的能力。我們缺乏能直接觀察語言能力的考試,就比如考駕駛,不但要在計算機上答題,而且要考開車上路。對英語考試到底要考察學生何種能力、通過何種手段來考察學生能力等,我們缺乏研究。」

  英語教育的定位問題再度引起有關專家思考。「社會輿論、政策導向形成了這樣一個格局:英語成了一種資格,哪怕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的,你的英語不過關,對不起,不能當教授。」北京師範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所長項賢明說。

  「升學、招聘、晉升,甚至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無不考英語。」南開大學教授、天津市語言學會會長馬慶株說:「應該進一步明確學校教育中外語教育的目標,為英語教育正確定位。」

  英語應該如何教?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雷頤說:「不能把英語只是作為一種工具來講授,而要作為一種文化,讓學生吸取它所承載的優秀文明成果。否則,即使是翻譯專業畢業的人,譯作也可能錯誤百出。」

  孫復初說:「在中國教育史上,有一度高中畢業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基本上可以過關。當時,每天早上校園裡面一片朗讀聲,老師要求學生用英語寫日記、寫作文,個別課程用英語教材或者用英語來講。上大學以後,學生都能較好地使用英語。」

  曾做過多年中學英語教師的蘇州市教育局教研員焦曉駿建議:「在初中階段應該強調聽說,在高中階段應該加強閱讀寫作。」他說:「要讓學生能使用活的知識。」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