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中的輝煌 貧窮中的體面 母親節回憶奶奶對我的幼兒教育

奶奶雖然已離開我近四十年了,時間的推移,並沒有模糊對奶奶記憶,反而越來越清晰。

幼年的我,白白胖胖卻弱不禁風,只好足不出戶,與奶奶形影不離朝夕相伴。奶奶的一言一行、奶奶給我的古老的家教,一直銘記在心,並讓我受用無窮。

記憶中,奶奶總是從早忙到晚。吃過早飯,奶奶先將室內的桌面、地面、大小物件都抹的干乾淨淨,不厭其煩把那些小花瓶、小鏡框、小鬧鐘擦拭得閃閃發亮。陽光射進一塵不染室內,令人心境豁然明快起來。

接著,奶奶戴上老花鏡,開始飛針走線,為全家人縫縫補補、拼拼接接。那時國家物質匱乏、人們普遍貧窮、自然生活節儉,穿戴補丁的衣服習以為常,幾乎小孩普遍穿接過袖口的衣服和過濾嘴的褲子(接過褲腿),唯一的區別是補丁縫補的細密和粗糙,而奶奶的針線是自然無懈可擊,那些精緻細密的針腳總會引來讚嘆。

奶奶極愛乾淨,奶奶的所有新、舊衣物、鞋襪、手帕等等,都如新的一樣,毫無污跡。那時的我,經常將沒洗乾淨的手帕與奶奶交換來交換去,奶奶總是欣然接受孫女的耍賴皮,而我則儅仁不讓地享用奶奶的勞動。

有時,奶奶還會拿起線裝書,旁若無人的大聲朗讀,可我聽起來就和唸經一樣,沒勁透了,只好無聊地面對面的看著奶奶如醉如痴、搖頭晃腦的吟誦。儅看到一行清淚泊泊地從奶奶的眼睛裡流出時,我立即搶過書,然後撲上去,大叫:「奶奶你哭了,奶奶你怎麼哭了?」這時,奶奶才回過神來,放好我搶去的書,開始給我講故事。故事的內容、人物似懂非懂,早已忘記了。但奶奶說的一段話卻一直記得,奶奶告訴我,女人千萬不能心存慾望,女人的慾望極易禍起蕭牆,女人要安於現狀,女人的才能不是體現富貴中的輝煌,而是貧窮中的體面。

不知不覺的,奶奶的這些細小、平凡的忙碌,卻讓我學會了相同的技能、養成了相近的生活習性,無論如何繁忙,也要保證一個清新整潔的居家環境,遠離塵垢和零亂;無論如何貧窮,也要自己穿針引線精心裁剪,讓全家人衣著整潔、柩衣新穿。

我與奶奶的祖孫樂,是在盛米的大壇前,每一次準備做飯時,奶奶總是把米從米壇裡舀出舀入幾次,最後確定所用的米的份量後,不忘抓一把米放回米壇裡,並對我說,豐時,每餐每飯省一把,不覺節省帶來不足,而貧時,所積之物是不菲的財物。於是,儅一支青筋暴跳的老人手將抓一把米放回壇裡,緊接著,一支白嫩細膩的小手也抓一把米放回壇裡。如今,我那支白嫩細膩的小手,已開始暴出青筋,但奶奶教我的家訓一直遵循不曾遺忘。漸漸的從中體悟到奶奶沒來得及對一幼女講的道理,人從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富貴、貧窮由不得自主;人只能順從命運,安然面對上天安排,無論富貴、貧窮都會活得恬靜、滿足、光彩。

聽爸爸說,奶奶出生於世家,家財萬貫、富甲一方,從小接受私塾教育,是學做女紅、精習刺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千金小姐。可我絲毫看不出任何千金小姐的影子,唯一的痕跡是精彫細琢的繡工,讓我羨慕之餘也略學一招。

奶奶去世後,家裡漸漸地失去了往日的明亮潔淨,大人孩子都忙於在社會的大染缸中載沉載浮,尤其在那瘋狂的年代,我隨著年齡的遞增,漸漸的迷失了自我,淡忘了禮教、遠離了傳統。直到有一天,我得到一本當時是被「批判」的四書五經,略讀了這些經典名著,卻意外的讓我耳目一新,奶奶的身影又在眼前清晰。並使我意識到奶奶的言行,是因受四書五經為教材的中華傳統規範教育的結果。特別是那部《女兒經》,「女兒經,仔細聽,早早起,出閨門,……,勤梳洗愛乾淨,學針線,莫懶身,……,穿衣裳,舊如新,做茶飯,要潔淨,……。」奶奶「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奶奶的德行展現了傳統教育的魅力,是這部《女兒經》讓奶奶那樣嬌嫩高貴、不思柴米的大家閨秀,從容應對命運中的貧富差落和跌宕起伏的人生。這麼好的書,真想據為己有,無奈僅可傳閱一天,只好粗讀一遍,略記些句子。

再見女兒經時,我已是遠離故土的一個母親,重新細讀《女兒經》,更感幼年的我所受的教育多麼寶貴、以後的缺教是多麼的遺憾,德行的教育是一點一滴、一餐一飯、一事一物中的累積,失去的可能永遠的失去了,女兒經成就了奶奶的賢良、勤勞的德行,奶奶又運用中國的傳統經典教科書——女兒經,塑造了我的童年,而那短暫的幼兒教育,卻讓我終身受用,足見中國傳統的精華所在

本文留言

作者蘇雨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