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刊文論述,有八大根據,決定印度必將趕超中國。諸如:印度私營企業規模比中國大;印度銀行壞賬率比中國低;印度教育水平高於中國;印度科技發展優於中國;印度人口年輕,而中國人口老化等等。
最具國際權威的美國科爾尼管理諮詢公司,最新公布《2006年全球零售發展指數》報告,披露:在全球零售市場上,印度連續兩年躋身最受歡迎的榜首,成為對零售業投資者最具吸引力的國家。同一指標,中國僅排名第五,與去年相比,還下降了一位。
印度之所以連續兩年名列第一,是因為印度投資回報率高。儘管印度每年吸收的外資僅是中國吸收外資的十分之一,但印度的資本使用效率大大高於中國,使投資人能夠獲得更多回報。除此之外,在政府改革力度、政治穩定程度等方面,印度也優於中國。這些,都使印度獲得國際好評。
目前,印度擁有3500億美元的零售市場,預計今年還將勁增13%。考慮到印度經濟改革起步於1992年,比中國整整晚了14年,能在短期內崛起,發人深思。
做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也是最大的零售業市場,中國排名下跌,引人注目。據分析,中國吸引力下降,至少有三個原因:其一,中國以政府指令,將吸收的多數外資集中於經濟特區或政府專案,限制了外商投資的自主性;其二,中國投資管理缺乏透明度,增加外商疑慮;其三,中國銀行壞賬高達40%以上,外商擔心中國隨時可能爆發金融危機。
人們都說,股票市場是一個國家宏觀經濟的晴雨表。對比中國和印度的股市,可以測量出兩國經濟的活力與健康程度。
印度股市,早已成為市場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法規健全,運作透明;中國股市卻至今深陷官商勾結、人為操控、黑幕交易的泥潭。中印股市差距,折射的,恰恰是兩國政治經濟制度的懸殊差別。換言之,印度後來居上,發揮和體現的,是其制度經濟效益。
面對印度上升、中國下降的發展趨勢,早已在中國擁有廣大市場的美國最大零售商沃爾瑪宣布:將在印度開設「市場研究辦公室」,隨時準備進入印度。該公司行政總裁聲稱,進軍印度,是「一個巨大的增長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在零售業吸引力方面,除了排名第一的印度,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俄羅斯和越南。這兩國,也都是中國的鄰國,經濟改革也都比中國起步晚,如今,都構成中國的強勁競爭對手。
世界首富、美國微軟集團董事長比爾.蓋茲日前訪問越南,被這個國家的經濟和政治改革活力所震撼,他斷言:十年內,越南將創造「亞洲奇蹟」。在做出這番大膽預測之前,比爾.蓋茲剛剛在美國家中接待過中共領導人胡錦濤。中共當局曾經自我吹噓,中國經濟是如何的「一枝獨秀」。但種種跡象顯示,在這場曠日持久的亞洲經濟拔河賽中,周邊國家正迎頭趕上,中國經濟優勢逐漸喪失。
原載自由亞洲電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印度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