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風光不再依舊

長江三峽旅遊線在市場上沉寂幾年後,今年又開始火紅。

中國人從懂事起就知道長江--中國最長的河流,世界第三大河,孕育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搖籃。三峽-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是萬里長江最攝人心魄的壯麗峽谷。著名的古代詩人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等都是三峽絕唱。三峽也以它獨特的景色和動人的傳說吸引了無數遊人。

現在的三峽已不具有原來的風貌了。

在三峽地區到處都可以見到三組數據線:三峽工程2003年一期蓄水135米,2007年二期蓄水156米,至2009年三期完工將蓄水175米。

在大壩陸續接近完工、河水水平面從原本的七十、八十米漲到130幾米後,水深了、船高了、峽谷也相對變矮了;原本兩邊極為陡峭的V字型山壁,也因為河水漲高導致河面變寬,再也不具任何急流險灘和險峻,剩下的只是矮矮的峭壁景觀,再也鮮少起伏。到了2009年整個三峽大壩完工,屆時水平面將高達175公尺,峽谷會更矮,河面會更寬。許多景物都將因三峽蓄水而永遠消失。

以往的三峽三個峽谷各有特色,瞿塘峽雄奇壯觀 ,巫峽幽深秀麗,西陵峽灘多水急,以險峻聞名於世。 現在的瞿塘峽峽谷不再高聳,峽內一些景點被淹沒,巫峽山勢變矮,河面變寬,至於西陵峽,原本的險灘、急流、暗礁都已消失。現在的三峽已失去以往的獨特魅力。

幾年前,有許多人懷著與三峽訣別的心情重遊絕版前的三峽。

一網民寫道,李白再世也會長噓,失去險要的山水和文化底蘊的新三峽自是無精彩。見識了讓三峽散魂的偉大工程,十年建設,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與智慧的作品,不管統計家們得出的多少個有助於,不管短期內能給國家帶來多少實惠,相對歷史長河都只是暫時的。毀林可以再造,耕地可以歸荒,那麼水呢,水是生命之源泉,大地之血脈,截斷了血脈如何再續?

那麼,現在的三峽值得去嗎?

據倍可親網報導,中國當地導遊說:「大壩後的長江三峽,有了全新景觀。」 一位巫山解說員說:當然!現在的三峽還是三峽,2003年臺灣旅遊業者的「看三峽最後一眼」口號真的把我們害慘了,遊客從過往的一年幾十萬變成一年散千人,其實現在的三峽還是很美麗,巫山小三峽一帶的支流也可更深入,又有了很多新景觀,歡迎大家來看。

倍可親網記者說,現在的三峽是否值得去,「這話真的很難講得清,每個人對於值得與否自有一套標準,每趟旅程也都有好好壞壞。或許讓我們這麼說:如果對於人文歷史、對於三峽大壩工程、對於因為大壩工程引發的社會變化等等議題感興趣,或者可以自己安排進入巫山地區的各小支流放舟徐行,三峽還是值得來,而且就算景致不如以往,至少也還是80分的景致,風景還是比很多名勝都要強;而如果想要體驗的是歷史文獻中的三峽景觀、詩人意境、或者想要感受當年100分的三峽雄偉秀麗與險灘,那應該會有點失望,因為當年李白與杜甫的三峽真的不在了。」


綜合報導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