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媒體故事:「冰點」的博弈論

 2006-03-04 02:4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要瞭解中國傳媒的生態,一定要先瞭解兩個字:「博弈」。

二月十三日,我走進《中國青年報》大樓在一個角落裡的《冰點》編輯部的時候,只有李大同、盧躍剛和另一個編輯正在討論《中青報》黨組給他們退回來的申訴信。這一封信是他們循黨內正常管道,請黨組轉交中紀委的申訴函。信中觀點是:中青報將《冰點》停刊,違反黨內辦報與新聞自由原則,應迅速予以復刊。但《中青報》黨組以無轉交之責任,而予以退回。

盧躍剛認為,《中青報》黨組只有轉交給共青團中央的職責,根本沒有退回的權力。判斷起來,這應該不是黨組的決定,而可能是和上級討論的結果。用「退回」的方式,比較溫和,可以避免事情鬧大。

而在此之前,二月八日,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周強就來過《中青報》的編輯部,和主要的報紙負責人、重要幹部面談了七個多小時。他的態度低調,「非常軟」的安撫勸說,並傳達團中央希望《冰點》復刊,盡快擬定復刊計畫的指示。

國際媒體關注 中央希望復刊

這是一連串變化的結果。《冰點》停刊的消息,是在春節前的一月二十四日所發布。當時為了避免引起衝擊,還召集重要媒體、主要網路公司先宣布此一消息,並要他們不許發布出去,在網路上刪去此一消息。但隨後由於國際媒體的關注,還是引起軒然大波。

本來,盧躍剛有一條原則:絕不接受國際、境外媒體採訪,李大同也有這個原則,以免違反黨內規定。兩年前,盧躍剛寫給團中央書記趙勇的長信,就曾大量在網路上流傳,引起國際媒體注意而想採訪他,但都遭到拒絕。然而《冰點》既已停刊,他們決定打破原則。再加上龍應臺的文章直接點名寫信給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更引起國際媒體關切。是否因此而讓團中央改變決定,就不得而知了。

總之,要求《冰點》盡快復刊,在八日傳達到《中青報》,則是非常明確的。

十三日中午,李大同在編輯部裡,仍有接不完的電話,有些是讀者來電,詢問會不會復刊的,有些是國際媒體詢問有什麼後續的發展。但他們認為既然總編輯都未正式發布復刊的消息,他們也不方便自己先說出去。

我詢問他們何時復刊。他們有些生氣的說:「有這麼隨便嗎?他們要停就停,要復刊就復刊,這不是欺負人?我們先去海南島晒太陽回來再說!」

但我還是擔心的問:「那你們的職務會不會調動?」

「不會。不可能的事。這一次『博弈』,他們輸了。輸得很難看啊!」

「博弈」,這就是冰點編輯部對這一場風波的定位。這是一場「博弈」。

「博弈論」,是電影《美麗境界》裡的男主角納許(大陸翻譯為納什)的著名理論,即將各種世間的衝突、談判、妥協、角力,化為可計算的程式,詳盡的計算好各種可能變化,在最有利的條件下,贏得勝利。

博弈勝負暫分 中青報贏了?

這是一場和《中青報》上層的「閱評組」的「博弈」。

《冰點》的被停刊,他們認為和「閱評組」這個非正式的職能機構有關。事實上,大陸媒體的管理本來無「閱評組」的設置,是在一九八九年之後,由當時主宣傳的丁關根所新設置的非正式職能部門,專門邀請一些已經退休的媒體、意識形態主管,組一個小組,來審閱媒體內容,作出閱讀評論。由於他們觀念又比較保守,且為了證明其功能,就對媒體挑三撿四,作出幾乎「與時代脫節的評論」。其結果即是本來無事的內容,都可以揪出毛病。

有些媒體不勝其擾,但也不能不加理會,只能逐漸修正內容。但有些媒體長期被批評,就會遭到批判,甚至有些版面因而停刊。

這一次的「博弈」李大同與盧躍剛不認為對象是黨中央,而是團中央有人拿著「閱評組」的雞毛當令箭,才會有這種結果。

直到二月十三日,他們仍認為以共青團所辦的報紙《中國青年報》一直有一個優良的傳統,那就是「人民性」。這是前總編輯王石所留下的報人傳統。盧躍剛所推崇的記者,是報告文學作家劉賓雁。他對報告文學的「底色」,提出三個原則:人道主義、人民性、批判的現實主義。而這三個特質,都體現在劉賓雁的身上。他自認為繼承著這個傳統,這也是《中青報》的優良傳統。因此才有今天《冰點》的停刊與宣布復刊。「這是只有《中青報》才可能發生的事。」

然而,有些文化界的人並不如此樂觀,總以為夜長夢多,與其耗著,不如先復刊了再說。否則萬一上級後悔,就麻煩了。隨後,媒體、文化界的「十三老」發表了公開信。這一封信,寫得激烈而批判深入,讓北京的文化界想起一九八九年諸多文化人連名要求特赦魏京生的信,以及它隨後發生的民運。文化界比較資深的朋友都有些擔心了。

我決定勸勸躍剛要謹慎,先復刊再說。我們約在十六日下午見面。但一見面,就聽到他和李大同雙雙被調職到研究所的事。原本充滿樂觀期待的《冰點》編輯部,一下子跌落谷底,充滿激憤。

主角雙雙調職 冰點長期奮戰

他們決定繼續反抗。「這是一場博弈」,盧躍剛說。有一陣子,他曾想轉到研究所去,讓自己沒有實際編輯業務,這樣有利於他出遠門做更長時間的採訪,寫較大篇幅的報告文學。但他萬萬沒想到是這樣的結果。

繼十三老聲明之後,反對調職的學者聲明出來了,《冰點》記者無法接受的聲明也出來了,李大同與盧躍剛的聲明也出現了。但他們都知道,這是一個難以改變的結果,問題只是如何保存實力,讓復刊後的《冰點》可以延續這個精神,作更長期的奮鬥而已。

「這是一場長期的博弈」。他們如此說。最後的結果是李大同與盧躍剛的職務調動,但薪水與待遇不變,只是工作內容調整。「更有時間來寫書了」盧躍剛說。

相較於以往的悲觀,或者以「貓鼠之間」來形容媒體記者與政府管制之間的關係,現在,這種趨勢產生了微妙的變化。那就是互相「博弈」的時代來臨了。而且輸的人,不一定是媒體。如果官方的管制者個人,要為此付出瀋重的政治代價,以後就會慢慢放鬆管制。這是一個看不見的「進步」,也是《冰點》停刊所得到的另一種代價。

中時電子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