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小我」與「大我」之間

 2006-02-09 00:3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大膽西進」、「擁抱中國」對臺灣產業及經濟之傷害,現在又添一個新證據了。依經建會甫完成的研究報告,我高科技業在美國市場被中國產品替代之比率在二○○四年已逾二十%,遠遠超過南韓的八點八%,我國出口在美國市場佔有率即由過去之六點一%退縮到前年的二點四%,其他市場之情形亦復如此。(註:相反地,中國即由一點六%提高到十三點四%。)

過去臺灣出口產業被中國所替代者多屬傳統產業,如家電、紡織、成衣、玩具、靴傘、塑膠製品等等,這些明星出口產品在一九九○年初的中國熱中,幾全被中國所替代。但這份報告指出,二○○○年後我國高科技業又大舉西進,紛紛將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行動電話、光碟、TFT-LCD後段模組製程、發光二極體等生產基地轉移中國,使中國在海外市場取代臺灣的比率快速升高。這些高科技產業開始外移的時候,都口口聲聲說,「投資中國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國際競爭力」,但五年下來,經建會的報告卻告訴了我們,這些前進中國的台商所打敗的國家是臺灣,所替代的是臺灣在世界各地的市場。

韓國廠商反而安然無恙,被替代的比率不高。這一事實顯示給我們,韓國雖然未西進(註:比我國慢,金額只臺灣之十分之一不到),但品質及競爭力都已提高,我國廠商雖然以西進取得了安逸,卻因此失去升級的壓力與機會,量產之後只能在國外搶奪自己的市場。

南韓是產業結構、經濟發展過程均與臺灣極為相似的國家。但近幾年臺、韓逐漸分道揚鑣,南韓的工業水準逐漸接近日本,連日本的SONY亦不得不與三星(韓國)平等合作生產第八代面板廠,技術水準開始領先我國,我國對韓國之逆差即因此逐年擴大,去年對韓逆差達七十六億美元,成為臺灣第二大貿易逆差國。弔詭的是,逆差之最大宗產品竟然是半導體與通信產品。韓國近幾年的平均經濟成長率亦優於我國,去年的平均每人國民總生產更是一舉超越了臺灣。這些情勢的消長,確值得我們深切反省與警惕。

臺灣真的如統派所說:沒有搭乘中國崛起之機會,或沒有好好利用中國廉價資源嗎?事實恰恰相反,美國國會的一份報告指出,臺灣是投資中國最多的國家,約佔全世界投資中國總金額的一半(即約二千八百億美元)。臺灣也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國家。經建會的這一份報告正告訴了我們,臺灣對中國之投資只有過多而無過少的問題,投資越多我國產業、市場被中國替代之比率即會越高,國內投資、經濟成長率越會下降,關廠、失業率之上升也就不可避免。

日前在一場活動中陳總統說,台商必須從大處著眼,在「我」與「大我」間取捨,在個別廠商的利益與整體國家利益間取得平衡。相信這是總統有感而發的肺腑之言。

亡羊補牢猶未晚,投資臺灣,加碼臺灣,才是解決臺灣經濟問題的不二法門。

(作者為國策顧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