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上海北京的海歸是多如牛毛,根據經濟規律,多的東西必然貶值。所以造成了2600元的工作也有幾個海歸去爭,又聽說600元的門童也有人去爭,真是世風日下,丟人現眼。
不過話說回來,人窮志短,海歸也不例外。
我在澳洲讀書的時候,就已經聽前輩們說國內工作難找,但還充滿希望地想自己的運氣不會那麼差。好歹自己有5年的金融行業國際部的工作經驗,讀的學校更是世界一流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國際商務專業和市場營銷雙專業,比起野雞大學的、無工作經驗的要好多了,找份稱心的工作應該沒有問題。
我回國後,打開報紙、網站,人力資源欄目信誓旦旦地說中、高級人才難找,各地機構增設海歸優惠政策,似乎形勢一片大好。誰知道,從深圳到上海,簡歷投出去沒有回音,優惠政策形同虛設,我們這些無法去投資的留學生根本就沒份享受。
很多人回國首選上海。其實不是這樣的,我認為上海雖然發展快,但是人才多,競爭激烈,海歸多到企業都無所謂了。而且消費高,生活成本大,不如在中型城市求發展。我同學在上海的例子可見一斑。一個是我同系的同學,金融專業碩士,在上海跳了兩次,只找了個月薪4000元左右的工作。幸好他的女朋友(也是同學)在上海找到了一家很有名的會計事務所的工作,兩個人搭配,生活才有希望;另一個就不幸多了。她是悉尼科技大學的MBA,找了家美國公司做PRICE SPEALIST,名稱好聽,可是月薪3800元,實際到手2600元,在上海的房租起碼要一千多。幹著幾個人的活,同事問她,你從哪裡來?她只會說,外面。什麼專業?商業。根本就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海歸,海歸不如狗,是不是?
(二)月薪2600元?你去幹什麼
再說說我找工作的經歷。我信心十足在南京參加了場招聘會。南京有家廣告公司,據說老總也是留美的海歸。約我面試了兩次,口若懸河,侃侃不絕,邀請我一同奔向美好的明天。我要求是起薪5000,正式後8000。也做好了他還價的準備,不過真的當他報價出來時,我還是一愣。起薪2600,稅錢自己交。我嘴上說我考慮考慮,出了門就把聯繫號碼扔掉了。
為什麼不去呢?我是這麼想的。首先,大家應該有個價碼。國外正規公司要麼不招你,招了你就得按照你的資歷付工資。研究生就是有研究生的最低價碼的。不是這樣亂來的。他的薪水低了,也顯得誠意不足。因為老闆和僱員之間,僱員是處於弱勢的。你做不好,可以隨時被趕走的。其次,我覺得自己也是個品牌形象的問題。我不是野雞大學的畢業生,不是垃圾留學生,我投入了很大的生產成本。我怎麼可以賤賣自己呢?換句話說,假如接受了這份工作,老闆一定瞧不起你的。他會覺得你是個便宜貨。以前國際貿易很賺錢,現在不大行了。因為行業之間,互相壓價,最後破壞了市場,大家都賺不到錢。同理,為什麼大家現在老說海歸不怎麼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市場上充滿了廉價海歸,破壞了行情,這些人的短視和無能導致了社會對整個海歸的不屑。
我後來還是在6月份時進了一家民營即將上市的公司,在這裡又得到了很多經驗教訓。有意思的是部門經理是去年回國的澳洲MBA。他的年薪是50萬。我的年薪也就7萬左右。不是太高,不過可以接受了。相比之下,我在南京的購買力相當於在上海拿月薪萬元左右的人。
從3月份到6月份,我經歷著興奮、失望、失落、信心不足到自我否定再到重新認識自我的過程,對找工作的期望一降再降,不斷捫心自問歸來的意義。幸好我家裡人的信心十足,他們給了我很大的鼓舞,我可以堅持自己的信念,沒有把自己降到去爭低薪的位置。對我來說,低薪就意味著對自己的全盤否定,沒有優越感,就沒有自信。
然而,對於我那些在國外想著回來的同學們,我始終警告他們,海歸沒有用,你回來做甚?
- 關鍵字搜索:
- 海龜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