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東方馬其諾防線」土崩瓦解的背後

 2006-01-07 00:1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1945年4月,德國宣布投降後不久,蘇聯開始著手對日作戰的準備。為了保證戰役實施的突然性,蘇聯煞費了一番苦心。蘇聯在遠的鐵路線離邊境非常近,只有2∼4公里。為了不讓日軍發現戰略意圖,蘇軍在運輸過程中實施了周密的偽裝,在靠近邊境地區的運輸,白天只少量增加運輸車次,夜晚進行「飽和」運輸;蘇軍部隊到達集結地域後,嚴格保持無線電靜默,並控制人員的戶外活動。在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後,1945年8月8日22時50分,蘇聯向日本宣戰。8月9日0時,在對日作戰最高司令官華西列夫斯基的指揮下,蘇空軍對中國東北的主要城市和日軍的主要防禦設施實施了大規模的空襲,同時地面部隊從3個方向向關東軍展開了猛烈進攻,蘇軍空降部隊則在長春、瀋陽等城市實施機降,像一把尖刀插向了日軍的腹部。日本關東軍被分割成數塊,南北不能相顧。

  就總體而言,日本關東軍大多一戰即潰,但在一些局部戰鬥中,日軍仍負隅頑抗,其中尤以虎頭要塞之戰最為激烈。烏蘇里江邊的虎頭樞紐據點是關東軍精心設計並驅使一萬多名中國勞工耗時6年修筑的堅固要塞,號稱「東方馬其諾防線 」。當時有 1900餘名日軍在此堅守。蘇軍久攻不下,便改換戰術,先用訓練有素的哥薩克狙擊手封鎖日軍的火力點,在控制了要塞的洞口和通氣孔後,將汽油灌入地下工事,用燃燒彈點著,使不少日軍被燒死或窒息而死。蘇軍還將自行火炮開到要塞的坑道口邊,在近距離用火炮直接對洞口內連續轟擊。最後,虎頭日本守軍除約70 人逃跑外,其餘全部被擊斃。1945年8月22日,在長春關東軍演習場,關東軍山田乙三司令官率97名將領向蘇軍投降。日本關東軍雖然在兵力和武器裝備上較之蘇軍處於下風,但他們畢竟有近百萬之眾,在中國東北已經營14年,熟悉當地的地形、民情,還建造了大量堅固防禦工事。戰前蘇軍統帥部估計,結束對日作戰短則兩三個月,長則需要半年以上。可事實上交戰僅13天關東軍就土崩瓦解。個中緣由發人深思。

  儘管戰前蘇軍採取了很多保密措施,隱蔽作戰企圖,但關東軍如果提高警惕,加強偵察,就不可能對其3個多月的大規模兵力調動毫無察覺。究其原因,主要是日軍在戰略判斷上出現失誤。日軍一直將美軍視為盟軍對日作戰的主力,特別是美國投下原子彈後,日軍將美軍可能對日本本土的登陸行動作為防禦的重點。對於蘇軍的重拳出擊,日軍雖然也考慮過,但他們認為中國東北10月份以後就要進入冬季,蘇聯沒有把握在兩個月(8∼10月)之內擊敗關東軍,也不會在天寒地凍的環境下對日作戰,所以蘇聯紅軍即使發動全面進攻也要等到來年春季以後。正因有以上的判斷,當蘇軍利用雨夜發動全面進攻的時候,日軍沒有任何準備,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甚至還在丹東找歌舞伎尋歡作樂。假如日軍能夠對蘇軍行動提前有所判斷的話,恐怕蘇軍很難在半個月之內就擊潰關東軍。未來高技術戰爭具有突發性、節奏快、初戰就是決戰的特點,這對戰略判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揮員在作出判斷時,應將科學的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有機結合,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對戰略形勢、敵我力量對比、敵軍可能的行動等諸多因素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動態分析,從而為正確決策奠定堅實的基礎。

  日本關東軍在東北全境層層佈防,並在一些險要地段精心構筑堅固防禦堡壘,形成數道防線,企圖以分兵把口、分層狙擊的戰術手段抵抗蘇軍的進攻。然而,當時蘇軍的作戰理論已飛速發展,在進攻上強調以機械化部隊進行快速的大縱深作戰---在日本關東軍的薄弱防禦地段打開缺口後,立即擴大突破口,高速向縱深推進,再以空降部隊的縱深機降,使日軍的防禦體系徹底瓦解。雖然日軍在個別防禦地段也作一些頑抗,但那只是被動挨打的消極防禦,沒有主動的反擊,因此失敗是必然的。克勞塞維茨曾指出:「純粹的防守同戰爭的概念是完全矛盾的,在戰爭中防守只能是相對的。」恩格斯也曾指出:「消極防禦,即使有良好的武器,也必敗無疑。」因而,在防禦作戰中要特別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一要辯證看待防禦和進攻的關係,不能將進攻和防禦兩種作戰樣式割裂開來,而應在防禦過程中,適時進行反擊,改善防禦結構,使防禦保持彈性。二要處理好防禦前沿和縱深的關係,現代進攻作戰是在全縱深範圍內進行的立體進攻作戰,防禦一方不應固守過去層層設防的線式防禦模式,而應實施動態、非線式的全縱深防禦,將反擊與防禦、正規戰與游擊戰有機地結合起來。

《中國國防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