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讓別人說話,天不會塌下來。」果真如此嗎?現在有人對此產生了疑問。歷史上有這樣一段故事:殷紂王暴虐,對敢於說他不好的都給殺掉了,後來人們便不敢講話了,生怕惹來殺身之禍。他施酷刑,緘封人口,於是人們便不敢說真話了。平時人們不開口,獨裁者淫威還能逞幾時。然而,等到人們真想開口的時候,暴政的末日也就來臨了。所以說,暴政深知人言可畏的重要性,知道讓人說話,天就可能會塌下來。毛澤東說:「讓別人說話,天不會塌下來。」那不過是欺人而已,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引蛇出洞」,便於一網打盡。說穿了,毛澤東還是怕人們說真話的,知道讓人說真話,天就會塌下來的,所以毛對說真話的人從來就是手下無情的,無論是上到國家主席,還是下到貧民百姓,可以說是一個都不放過。這從毛後來整人的結果不難說明這一點。因此說,無論是古代的專權者,還是現代的專權者都清楚地知道「讓人說話,天就會塌下來」這樣的道理。所以專權者一方面做好輿論導向,加強宣傳機器控制力,不能出現半點不同聲音而影響統治者專權的穩定,另一方面對敢於說真話的人們採取嚴厲鎮壓措施。專權者以為不讓人們說真話,天就塌不下來了。
專權者雖然有時能做到讓人們保持不直接說真話的狀態,但卻無法做到扼殺人們間接表達思想的方式。民謠是專制時代特有的產物,人們常常用這種間接的方式來表達思想。民謠出自民間百姓的怨聲,其歷史相當遙遠,追溯到秦朝始皇時就有「胡有三歲能亡秦」及「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樣的民謠,結果這些民謠都應驗了。秦始皇雖然對當時民謠加以重視,但沒有從本質上去解決,而是弱智地曲解了民謠的含義,以為民謠中所說的「胡」人是經常騷擾邊境的北方的匈奴人呢,於是興師動眾勞命傷財修筑長城,導致民怨沸騰,引發陳勝率眾起義,最終被楚項羽所滅。秦始皇不讓人們說真話,並沒有保住專權者的江山,小小的民謠就廢了他這個獨裁者。
民謠是疾苦哀怨的產物,它反映一個時代社會的現狀。民謠的歷史雖然久遠,但其反映社會的本質沒有變。古代的民謠主要反映的是對暴政的不滿,而當今社會的民謠同樣是對專權者的不滿。像當今最流行的民謠:如「處級以上貪官挨著槍斃有冤枉的,隔著槍斃必有漏網的。」及「不反腐敗要亡國,反腐敗要亡黨。」等民謠,就是人們對專權時代不滿的生動寫照。像這樣的民謠的思想內容必然要影響民心向背,導致社會矛盾加劇,或多或少的產生震盪,動搖社會基礎,是社會動盪的根源。
顯然,專權者靠「防民之口」的手段,能解決人們直接表達思想的方式,但無法扼殺民間力量所產生的間接表達思想的方式──民謠。而民謠積累到了一定的數量,就會發生質的變化。所以說,讓人直接說真話不僅天會塌下來,而且間接的說真話方式──民謠,也會讓天塌下來的,並且這種現象最適合專權的社會。不信,讓人們拭目以待。
專權者雖然有時能做到讓人們保持不直接說真話的狀態,但卻無法做到扼殺人們間接表達思想的方式。民謠是專制時代特有的產物,人們常常用這種間接的方式來表達思想。民謠出自民間百姓的怨聲,其歷史相當遙遠,追溯到秦朝始皇時就有「胡有三歲能亡秦」及「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樣的民謠,結果這些民謠都應驗了。秦始皇雖然對當時民謠加以重視,但沒有從本質上去解決,而是弱智地曲解了民謠的含義,以為民謠中所說的「胡」人是經常騷擾邊境的北方的匈奴人呢,於是興師動眾勞命傷財修筑長城,導致民怨沸騰,引發陳勝率眾起義,最終被楚項羽所滅。秦始皇不讓人們說真話,並沒有保住專權者的江山,小小的民謠就廢了他這個獨裁者。
民謠是疾苦哀怨的產物,它反映一個時代社會的現狀。民謠的歷史雖然久遠,但其反映社會的本質沒有變。古代的民謠主要反映的是對暴政的不滿,而當今社會的民謠同樣是對專權者的不滿。像當今最流行的民謠:如「處級以上貪官挨著槍斃有冤枉的,隔著槍斃必有漏網的。」及「不反腐敗要亡國,反腐敗要亡黨。」等民謠,就是人們對專權時代不滿的生動寫照。像這樣的民謠的思想內容必然要影響民心向背,導致社會矛盾加劇,或多或少的產生震盪,動搖社會基礎,是社會動盪的根源。
顯然,專權者靠「防民之口」的手段,能解決人們直接表達思想的方式,但無法扼殺民間力量所產生的間接表達思想的方式──民謠。而民謠積累到了一定的數量,就會發生質的變化。所以說,讓人直接說真話不僅天會塌下來,而且間接的說真話方式──民謠,也會讓天塌下來的,並且這種現象最適合專權的社會。不信,讓人們拭目以待。
2004年10月1日於錦州獄中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民謠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