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一場戰爭

12月21日,香港政改方案議案在立法會遭到否決後,連日來,香港某些媒體和政府官員對香港民主派進行狂轟爛炸。這不只是情緒化,很可能會有進一步的計謀和行動,會有新的變本加厲的什麼方案議案。這不是尾聲,而是序幕,值得中國海內外熱愛民主的人們密切關注。

大陸民眾始終關心著香港的民主。12月4日、12月10日香港大遊行以來,大陸民眾一直密切注視著香港參與大遊行民眾及其組織者的安全和動向,也密切注視著香港政改方案議案的通過情況。大陸官方對此類消息是封鎖的,但大陸民眾仍然從各類網站或網路刊物上獲得此類消息;然後,又通過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聚會,通過茶餘飯後、街談巷議注視著、傳播著香港事態。有激動者甚至聲言要以行動支援香港。香港民眾及民主派不是孤立的。

這是政治聲討,是一場通過媒體進行的無道伐有道的戰爭。赤膊上陣的,是香港《文匯報》、《大公報》一類新聞媒體,和一些政府官員。在大陸,新聞媒體和政府官員在大陸民眾中都口碑不好、形象惡劣。政府官員凶殘卑劣、非凶即盜、禍害人民;新聞媒體則為中共及政府官員的惡行惡政文過飾非、搖旗吶喊、鳴鑼開道。大陸的中共專制,政府官員是主凶,新聞媒體是喉舌、是傳聲筒、是吹鼓手、是爪牙和幫凶。香港的一些新聞媒體和政府官員已經在率先大陸化,率先試著告別香港的民主社會風氣和民主政治制度,把香港引向大陸,把香港的民主政治引向大陸的極權專制,從「一國兩制」倒退為「一國一制」。

討伐香港民眾及民主派的,全是有著「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工總主席」、「商會主席」名頭的人物。這些名頭在大陸,全是中共的欽定和恩賜,沒有一個是自下而上的民主程序產生的。而且,實際中也沒有一個「名頭」為民請命,為民申言,為民維權。香港的這些「名頭」已經在率先大陸化,他們真正會為香港市民著想嗎?

中共的「與時俱進」,不能單從語言概念理解,還必須從具體的手段和策略理解。這次對香港民眾和香港民主派的政治討伐,利用媒體對香港民主派的轟炸,對香港民主派的妖魔化,是中共手段和策略上的與時俱進。在香港赤裸裸地推行極權政治,不像在大陸容易得手,肯定要遭到不習慣極權政治的香港市民堅決抵制。於是,必須首先「拿翻」香港民主派,把香港民主派「批倒批臭」,進而把大陸的政治、大陸的居委會、黨委會開進香港。中共的大躍進、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等民族大災難,就是大陸新聞媒體走在前面的。歷史的經驗值得永記。香港政改方案議案在立法會遭到否決後,從香港的一些新聞媒體和政府官員對香港民眾及民主派的政治討伐,我們必須記起,當年中國本身就微弱的民主政治是怎樣淪陷於極權專制的。香港今天及未來的民主政治,不能再蹈大陸的覆轍。必須寸「土」必爭,寸權必爭。

在香港《文匯報》、《大公報》一類媒體對香港民主派的妖魔化中,指責反對派議員否決該議案是背棄香港民意,是沒有與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府配合,阻礙了香港的民主進程。於是,反對派議員成了阻礙了香港的民主進程的罪人,必須承擔歷史責任,必須對香港民眾有個交代。其聲音和腔調,已經不是指責,而是像大陸媒體對待階級敵人的聲音和腔調一樣,氣勢洶洶,簡直就是欲置人於死地了。香港的民眾應該記得,以前的香港媒體是不是這樣的?又為什麼會蛻變成為這樣?以及蛻變成為這樣以後的後果?

中國的中共極權政治,在世界自由民主的海洋中,是一座孤島,終將被自由民主的海洋淹沒。香港的民主政治,又是中共極權暴政中的一座孤島,面臨著被吞沒的危險。

媒體戰爭的背後是極權與民主的戰爭,堅守住香港,就是堅守住民主政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方家華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