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發現中國最早離婚協議書(組圖)

 2005-10-28 03:1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近日北京一家報紙報導,「敦煌出土的『放妻協議』要來北京展出」,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但記者經過查詢卻被告知,這其實是一則舊聞。北京近期並沒有類似的這種展覽。



圖採自《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真跡釋錄》



譯文大意:如果我們結合在一起是錯誤,不如痛快地分手來得超脫,希望你重整山河再攀高枝,也勝過兩人看不順眼互相擠兌。

國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回憶說,敦煌出土的「放妻協議」2000年在慶祝敦煌藏經發現百年的時候曾來北京展出過,而且還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放妻協議」實為「離婚協議書」。

專家介紹,「放妻協議」也叫「放妻書」。顧名思義就是放妻,也就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離婚協議」。

中國歷史的多數時期,女子一直是處於「被壓迫」地位,很多朝代婦女沒有離婚自由,男子可以任意「休妻」、「出妻」,女子卻只能忍受。同時,女子被「休」、被「出」,被認為是奇恥大辱,改嫁更是「喪失貞節」。

而這份「放妻協議」卻給後人展示了歷史上真實的一幕:婦女地位極高,夫妻之間提倡「好合好散」。

這張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放妻協議」的主要內容是:「凡為夫婦之因,前世三生結緣,始配今生之夫婦。若結緣不合,比是怨家,故來相對……既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各還本道。願妻娘子相離之後,重梳嬋鬢,美婦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簡單的解釋,就是丈夫很寬容地說:如果沒有緣分,咱倆不如好合好散,離了之後,希望你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再找個好人家……

從這份協議書中我們不難看出,這的確是一份類似於我們今天的離婚協議,但這份協議的內容也只單單說了夫妻離婚的原因:感情不和。於是請來雙親父母和親戚朋友,做此見證,好聚好散,最後,男方還不忘給妻子一些美好的祝願。

從這份協議書中我們並沒有看到男尊女卑的一面,看到的反而是男女平等,改嫁似乎也是很正常的現象。這樣一份「放妻協議」也許在今天看來,人們都還很羨慕,男方有如此的寬宏胸襟,女方也有自由選擇的權利。在封建社會裏,人們也能如此的和平分手真是令人感到驚奇。

何人留下「放妻協議」?

這份令後人感到驚奇的東西,究竟是什麼人留下的呢?

據國家博物館研究唐代史的副研究員王義康介紹,「古代的『放妻』現象很正常,我們看到的一些『放妻協議』有可能是當時作為範文保留下來的,並不是當時哪一家真的要離婚而擬的『放妻協議』。」

他介紹,這種協議有點像我們今天的應用文,它只是一個固定的模式。大家都會照這樣的固定模式去寫。王義康還說,像這種「放妻協議」看上去雙方都比較和諧,也似乎挺合理的,但是,這也只是表面上的,至於當事人的心情怎樣誰也不好說。他認為,保留協議書的也不一定就是當事人,很有可能是當時的人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保留下來的。

像這樣的「放妻書」也不只這一份,記者在網上也看到了一些不同版本的「放妻協議」,有雙方不合的,還有譴責妻子的,還有妻子主動提出的,還有一種就是夫死可以任意改嫁的。在敦煌的考古發掘中,同時發現了幾份這樣的「放妻書」,說明在當時的敦煌民間也是很常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