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敦煌寶庫一歷史謎團

到敦煌莫高窟參觀的人們,如果細心一點,會發現一些洞窟的壁畫留下了人為剝損的痕跡,使原先繪在窟牆表層的精美藝術永遠消失了。這是誰幹的事情?記者16 年前自費考察敦煌時,講解員隱約地提到了某一個人。不久前記者趁再次赴敦煌採訪,決心證實和揭開這個謎團。在敦煌藏經洞發現和敦煌學誕生百年紀念的時候,任何對不起敦煌藝術瑰寶,以致對不起中華民族文化的行為,都應該受到歷史的審視。
  
    這個人就是張大千。
  
    歷史一幕
  
    1940年至1942年,國畫家張大千兩次赴敦煌莫高窟臨摹壁畫,在那裡逗留的時間加起來約一年多,剝損壁畫的事情就發生在這期間。敦煌研究院陳列中心執行館長羅華慶在回答記者詢問時指出,張大千剝損的壁畫總共約有30餘處。莫高窟始建於公元366年,在一千多年的漫長歷史中,後人往往把前人繪製的壁畫用泥土覆蓋,再畫上新的壁畫,使相當多的洞窟內形成了數層壁畫的奇觀。張大千在臨摹時,經常把表層的後期壁畫剝去,以探視隱藏在裡面的早期壁畫。他的目的,或許是為了使自己看到更多的古代藝術,或許是不讓他之後赴敦煌臨摹的畫家領略這些珍品,這一做法無疑是相當自私的,它使敦煌壁畫蒙受了一次災難,今人再也無法見到那些被剝去的藝術瑰寶了。
  
    記者來到莫高窟第130窟實地考察,這是敦煌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窟內26米高的佛像是敦煌第二大佛。張大千剝損的壁畫位於進門甬道,據介紹,他首先剝去第一層的西夏壁畫,然後又剝去第二層的晚唐壁畫,如今人們只能看到最下面的盛唐壁畫,而盛唐壁畫因前人覆蓋時為了增加泥土粘合力,已被劃得面目全非。剝到最後出現的這一慘像,恐怕連張大千也沒有料到。甬道的牆上,清晰地留下了他層層剝畫的斷面。據記載,這座石窟歷時29年才筑成,平均一年掘進一米,而張大千在短時間內使它改變了面貌。如此典型的被他剝損壁畫的石窟還有第108窟、454窟等。
  
    確證無疑
  
    為了確認張大千的這種行為,記者向羅華慶館長諮詢了兩個問題。
  
    第一,如何證明這些壁畫的剝損是張大千所為,而不是別人呢?羅華慶回答,張大千在敦煌期間,僱用了幾名當地的喇嘛和農民為他打雜,而這些人親眼目睹了他剝損莫高窟壁畫的行為。
  
    第二,張大千這樣做,算不算也是一種考古性質的舉動呢?羅華慶予以斷然否定。他說,考古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文物,而張大千的行為離之相差千里。如果有必要對敦煌早期壁畫進行剝出,應該有相應的技術完整保存剝下的後期壁畫,但凡是被張大千剝掉的壁畫,都成了廢土,從此就毀滅了。從剝損的情況看,張大千到後來能夠相當準確地推測出表層下面藏有壁畫,這是在毀掉了許多壁畫之後才取得的「經驗」。即便這樣,他仍不能預知裡面早期壁畫的真實情況,這種剝離就成了盲目的舉動,第130窟甬道最後被剝出的是被毀壞的盛唐壁畫,就是明證。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