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醜聞:考驗香港金融監管水平
(亞洲時報 劉智菁香港撰文/譚建中攝影) 又有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因業務醜聞,而於港交所暫停買賣。今次出事的是有「中國報業第一股」之稱的北青傳媒股份有限公司(1000.HK;北青)。香港交易所於是次事件中,又一次被批評為處於避動地位,令外界不禁質疑,在中國股票市場積極競爭的背景下,香港如何仍可保持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又再一次因中國公司的醜聞,而受到考驗。
曾受一線投資者歡迎的「中國報業第一股」北青傳媒於10月3日因不明原因,暫停於香港股票市場交易。雖然多家媒體向北青查證因由,唯公司管理層卻未有清晰交待因由。
據同日出版的中國權威雜誌《財經》披露,自今年6月9日至9月26日間,北青傳媒共有6名經營管理人員因涉嫌捲入經濟腐敗犯罪案件,被反貪局帶走「協助調查」,其中包括北青傳媒兩名副總裁鄭誼軍、鈕明,《北京青年報》廣告部主任於大公及副主任朱偉京,分類廣告負責人段濤以及廣告部一名員工,有關人等至今仍未獲釋,罪名是涉嫌經濟犯罪或受賄。
北青傳媒財務總裁及公司秘書劉永基接受查詢時,雖承認有管理層協助調查,但拒絕透露,上市公司是否知情及緣何未有主動向外界披露。同時,又拒絕表明,公司今天會否停牌,只表示公司將發出通告解釋。
事實上,類似事件已非首次,近期已有數家中國企業出現問題,令投資者蒙受損失。出事之公司,部分更是受國際投資者青睞。
例如創維數碼長時間由摩根大通、惠理基金和匯豐資產管理等基金機構所持有。科龍於停牌以前,仍然獲得法國巴黎百富勤證券研究部給予「增持」的建議,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更持有科龍已發行總股本的4.88%股份。
雖然於香港股票市場出現多次類似事件,港交所由始至終仍是不變地處於被動的角色。
有關事件,亦同時突顯了,港交所與證監會對中國企業違規行為的無能為力。
就是次北青事件,港交所企業傳訊部總監羅文慧坦言,港交所只依賴上市公司主動發出通告,澄清涉及股價的敏感資料,「因為監管機構無法知悉上市公司哪一位管理層,會影響公司日常業務」。
就此前的廣東科龍事件,雖然據香港媒體報導,有消息指香港證監早已密切關注該公司,然而,仍是無法採取實質行動作出防範於未然的行為。
香港金融中心的可貴之處,在於香港不只是中國的金融中心,更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這也是中國股票市場,「短期內」無法超越香港的地方。
所以說是「短期內」,只因香港可作為中國的金融中心,主要原因是由於中國金融行業未全面開放,加上中國銀行業積存的問題,使較優質的中國企業,無法從恰當的途徑融資。
毗鄰中國的香港,一方面成地利位置之便,另一方面亦因語言與中國文化接近,遂乘勢發展,成為為中國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平臺。然而,這種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卻隨著中國金融業改革步伐的加速,而進入「倒數」階段。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於上週五晚上,應邀出席香港銀行公會週年晚宴時所發表的「與時俱進的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演講辭中,也「隱晦地」反映了類似看法。
一方面,中國目前已積存了龐大的存款,假如中國的銀行體系,可革除目前的毛病,改善目前民間存款,與企業融資需求不對口的情況,中國企業到香港上市的需求,將有可能沒有現時般殷切,這,不是沒可能發生的事情。
有評論指出,觀乎近期中國銀行體系的積極改革,包括四大國有銀行之一的建設銀行將會在香港上市,中國銀行業的四大支柱,即四家國有商業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又將逐步落實股份制改革。有關銀行並已引入國際金融機構作策略夥伴,逐步由上級指令的營運模式過度至順應市場規律而運作的模式發展。
這些均表明,有關中國銀行業的改革,將全速進行中。
目前,一向被視為問題叢生的內地股票市場,亦以「大刀闊斧」的姿態,去改革積壓以久的毛病,包括股權分置改革等等。深滬股票市場的流弊,亦終有一天被解決。
以目前香港主要以中國企業為主的股票市場,屆時,將會與深滬股票市場形成直接競爭。香港作為中國企業融資平臺的股票市場地位,會否受到考驗?答案已經昭然若揭。
然而,由始至終香港的優勢,是在於香港既屬於中國,也是屬於世界。因此,雖然是出售同一樣的貨品,但是,假如國際投資者,可於一個擁有更建全法制保障的環境下去投資,相信此項因素可成為香港股票市場吸引投資者的最吸引之處。
可是,港交所與香港證監會於中國企業問題上,每每令人看得出是以「投鼠忌器」之心態去行事,更增加解決有關問題的難度。(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