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打亂胡錦濤訪美?
胡錦濤首度以中國國家主席身份官式訪問美國,因颶風卡特里娜而胎死腹中,只能在九月十三日到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時,與美國總統布希會晤。雖然訪問取消了,但留下很多未解疑團,特別是中美就訪問性質爭論不休:為甚麼中國非要為此行冠上「國是訪問」不可?美國又為何死活不肯以「國是訪問」規格接待?這些疑問,不僅反映兩國關係的冷暖,也牽涉到兩國全球外交的戰略,對中國及亞洲的安全有重要意義,值得深究。中國威脅論盛行
美國衡量「國是訪問」,有三大準則。第一,在白宮舉行歡迎儀式、鳴放二十一響禮炮、檢閱儀仗隊,出席的包括議員、閣員、第一家庭成員;第二,??會後召開記者會或發表聯合聲明;第三,國賓住在布萊爾國賓館,設有國宴。中方認為,美方答允在白宮舉行歡迎儀式,在橢圓形辦公室舉行中美??會,而中國代表團又住在布萊爾國賓館,這樣理應就是國是訪問。但美方指出,雙方不會發表聯合聲明,而布希只以工作午餐、而非國宴款待胡錦濤,所以不算國是訪問。
布希討厭繁文縟節,迄今只以「國是」規格,接待過波蘭、墨西哥、肯亞和菲律賓四國的元首。但中國的重要性非同小可,這個絕不應成為布希拒以「國是」規格接待胡錦濤的理由。最重要的就是,目前中國威脅論在美國大行其道,美國人對中國的印象愈來愈負面,貿易摩擦、解放軍少將朱成虎威脅要對美國實施核攻擊的言論等,亦加深美國人對中國的疑懼。而且,美國年底就要舉行中期選舉,布希及共和黨人現時一定要擺出強硬姿態對付北京,否則必會遭到強烈反彈。所以,布希情願低調一點,在私人牧場或在大??營款待胡錦濤,也不採用「國是」規格。
對胡錦濤而言,他必須爭取國是訪美。中美建交後,中國國家主席的首次訪美(八五年的李先念、九七年的江澤民),都是國是訪問,即使鄧小平、趙紫陽、朱鎔基並非國家元首,他們首度官式訪美時,都獲得接近「國是」的高規格禮遇。如果胡錦濤上任兩年半後,首度訪美卻受到冷遇,如何向國人交代呢?
拉印度制衡中國
而且,中方堅持要國是訪問,與印度總理辛格七月十八至二十一日的「官式」訪美有關。布希以國是訪問的超高規格,接待並非國家元首的辛格,不但為他舉行國宴,還讓他在參眾兩院的聯合大會上發表演說。辛格在華盛頓刮起印度旋風,美國助理國務卿使班尼斯說,「現在的美印關係是六十年來最好的」,所言非虛。布希此舉,主要是想拉攏印度,不僅在反恐問題上合作,還想阻止印度與中國和俄羅斯組成戰略同盟,希望扶助印度,讓她成為制衡中國的重要力量。
颶風作為下台階
中國對此自然非常不滿。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白宮官員說,辛格訪美之後,討論胡錦濤訪美安排的中國官員,突然頑固起來,非要比照辛格的接待規格不可。當然,中方的反應並非沒道理,去年中美貿易達到一千七百億美元,是美印的六十八倍。中美經貿關係如此密切,中國元首訪美的規格反而不及印度?這是中方無法接受的,也會受到國人的質疑。但是,若以接待辛格的規格接待胡錦濤,美方刻意高調歡迎辛格、建立美印夥伴關係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無法凸顯隆重款待辛格的特殊性,辛格訪美的意義會被淡化、弱化。這是美方不願見到的。
就這樣,中美為了是否國是訪問糾纏半年,最後以卡特里娜作為下台階,算是雙方都滿意的結局。
蘋果日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