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哭:中國的大學收費在國際上的排名情況

新華社2005年6月13日有一則《教育部規範高校收費普通專業每年不超過六千元》的消息說:今年北京高校收費標準穩定,除了藝術等專業收費每學年在萬元左右外,其他普通專業收費一般在5000元、5500元、6000元三個檔。
高校只許收學費和住宿費,違規收費一律沒收。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曾算過,按照現在的日常運行成本粗略計算,理工科人均培養費一年約1.5萬元,文科每年1.2萬元至1.3萬元。

如果嚴格按照「普通高等學校學費佔每生每學年平均教育培養成本的比例一般不超過25%」的規定,理工科學生最多應繳學費3750元,文科學生則應在3000元左右。這樣看,有關規定的收費「上限」事實上是一個「提價令」而不是「降價令」,其「規範高校收費」的目的也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從絕對數字上看 **學費可世界最高

讓我們看看目前的高等教育收費及其他各項開支在世界上到底處於什麼水平上。

2005年5月9日上海《文匯報》消息:香港《文匯報》援引英國《觀察家報》的報導稱,獨立組織「教育政策研究所」5月8日公布「全球高等教育排行榜」,**成為學費開支最昂貴的國家,紐西蘭排名第2,英國則排行第3。「教育政策研究所」比較了16個國家的高等教育開支,結果顯示**的開支最貴,學生平均一年的教育支出為8930英鎊(其中包含五六千美元的學費---作者注),而且沒有學費減免。其次是紐西蘭。英國的學生平均一年支出為 6763英鎊,這個數字包括學費和生活開支,而且扣除學費減免,這是由於當地學費減免少、生活指數高,而且大部分學生居住在全球生活指數最昂貴的倫敦。

從絕對數字上看,**的學費可能的確是世界最高,教育總支出8930英鎊每人每年,包括學費和生活開支。按1英鎊相當於人民幣12.34元的匯率計算,一年費用為每人11萬元。但是,比較絕對數字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我們要充分考慮的是相對購買力。

從支付能力看,中國大學支出是世界最高的3倍以上!

旅美學者薛湧在2005年6月1日的《東方早報》寫道:以人均GDP算,中國僅在1000美元上下,美國則為3.6萬美元,**也超過 3.1萬美元,分別是我們的36和31倍。考慮到**的人均GDP是我們的31倍,那麼從支付比例看,其支付11萬元僅相當於我國居民支付3550元!而我國現階段大學費用支出,包含學費、住宿費等所有開支平均每年在1萬元以上,有的光學費每年就超過1萬元。

也就是說,從支付能力看,中國現階段大學支出是世界最高的3倍以上!頗有點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獨步天下」氣象。還應該考慮到,從人均數萬美元收入裡支付11萬元人民幣跟從人均不到1000美元裡支付3550元,是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綽綽有餘,後者可能連養命錢都不保。更何況我們現在8億農民每年人均年純收入遠不到3000元。

我十分贊同南開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經濟學博士、管理學博士後黃衛華的觀點:教育資源相對於教育需要來說總是不足的,國家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善僅僅是中國教育高收費的淺層次原因,深層的原因在於教育供給壟斷和教育供給等級化的條件下,中國經濟轉型時期政府企業化行為、公共權力和公共資源的資本化(《新京報》6月19日)。說白了就是教育權力尋租。「教育產業化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雖然教育部門不承認教育產業化,但是政府的決策,包括高校擴招和高校收費都是按照教育產業化的理念來做的。」在教育壟斷和等級制不除的情況下,這實際上是只許自己的權力產業化,不許別人的教育權利產業化。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