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污染源於制度政策

(美國之音記者蕭敬7月23日華盛頓報導)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經濟發展迅速,國民生產總值連年大幅度增長。然而,與此同時,中國的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引起國內外人士的關注。那麼,聽眾朋友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制度偏向資本家

上海的李先生認為,中國有關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政策出現了偏差。他說:

「我覺得,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歸根結底,主要是由於中國現在的制度問題造成的,因為現在的制度明顯偏向於資本家,政府想方設法降低他們的成本,讓他們參與國際競爭。當然,老百姓肯定是倒大霉了。」

為政績不惜污染

江蘇一位姓張的聽眾朋友說,中國很多地區的官員為了所謂「政績」,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把不發達地區變成污染重災區。他是這樣說的:

「我們國家現在到處在搞招商引資,他們把這些污染的企業都引到我們這些不發達的地方來,為了他們的政績,把重污染的企業都往我們這個地方引。但是,老百姓出了問題找他們,他們根本不問。這個體制的問題是最難解決了。」

江蘇的羅先生談到中國目前的污染問題,感到痛心疾首。他說:

「我們中國的污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我們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反映情況之後,到現在為止,有些企業就是拒絕來檢查。我們的生態已經缺失了很多很多,真是到了觸目驚心、民不聊生的地步。」

政府是立場堅定還是紙上談兵?

浙江的陶先生認為,儘管中國的環保問題很嚴重,但中國政府治理環境污染的立場還是堅定的。他說:

「我認為,我們國家的環保問題的確是很嚴重的,不過中央政府的態度是很堅定的,它也認識到環境問題直接關係到我們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現在我們國家不是在各個地區都提倡『綠色GDP』嘛。」

但是,江蘇的顧先生認為,所謂「綠色GDP」的說法只是紙上談兵而已。他是這樣說的:

「中國的現狀就是說一套,做一套,完全是假大空。從淮河來說,治理了多少年,到現在為止,不斷地給兩岸的城市和農村帶來污水。我們地處南京,現在長江水也污染得相當嚴重。我懷疑再這樣下去的話,中國大陸可能會無水可喝。」

目睹之怪現狀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環保部門與企業形成了某種「共生」狀態,也就是說,環保部門收取企業的費用,然後就對企業的污染問題聽之任之。浙江的吳先生也談到這種現象。他說:

「中國的環保問題、環境污染確實是觸目驚心。我懷疑中國的國策有問題,因為現在的基本情況是這樣的:先污染,後治理,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取得經濟效益。現在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污染企業多的地方,環保部門發的獎金多,工資很高;污染企業少的地方,環保部門連工資都發不出來。這確實是令人深思的問題。」

美國一位環境問題專家說,中國的傳統儒家思想和民間觀念都傾向於認為大自然應當為人類服務。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一點對中國的環境問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您是否同意這種說法呢?請來信、打電話或者通過電子郵件告訴我們。謝謝。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