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黨三百萬 中共心驚肉跳度七月

(大紀元記者張文報導)大紀元退黨網站統計顯示,到今天為止,已經有超過三百萬人發表聲明、要求退出中共及其各種附屬組織。退黨人數還在持續增長,《九評》在國內禁而不絕,中央電視臺被插播《九評》和退黨節目。七月剛剛過去的半個月,中共又是在心驚肉跳中度日。

7月22日,來自全球約五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中、西民眾,將聚集在美國首都華府,配合7月全球退黨月各地系列活動,舉辦系列國際性活動,將七月退黨活動推向高潮。

中共心驚肉跳度七月

7 月1日為中共建黨日,但是2005年7月1日被中國民眾定為「全球退黨日」,整個七月被定為「全球退黨月」。近日,世界各地如法國、悉尼、洛杉磯、舊金山等地的民眾都自發辦各種聲援退黨活動,旨在更細緻廣泛傳播九評和退黨大潮的訊息。在過去的半年期間,全球50個大城市的民眾已舉辦過約300場室內九評研討會和近百場的室外公眾集會/遊行,3000人次以上的知名學者專家、政要僑領、民主人士、和受害民眾紛紛參與研討或公開站臺,討論中共邪惡流氓的本質以及中共給中國和人類帶來的禍害。

7月3日晚,中國大陸包括中央電視臺在內的25個電視頻道被插播了《九評共產黨》和百萬人退黨的消息。大面積插播導致退黨事件的消息在大陸迅速傳播。中共內部大亂。此後中共一度希望嚴密封鎖阻止消息擴散。

7月7日,中共官方首次被迫作出反應。中共中組部副部長李景田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記者招待會對退黨潮表態,「闢謠」並否認退黨事件,但此舉欲蓋彌彰。

7 月8日,主動脫離中共的中國外交官陳用林獲澳洲政府頒發永久性保護簽證。中共外交部抗議澳洲政府給予陳用林避難,並威脅這將影響兩國關係。澳洲外交部發言人7月12日回應說,陳用林是根據澳洲法律申請保護的,而澳洲也是根據法律給予了他永久保護簽證。在這個問題上,澳洲政府沒有必要做出更多的說明。

7月9日和10日兩天,來自歐洲多個國家的民眾在法國首都巴黎連續舉行了三次大型集會和遊行,聲援全球公開退出中共的人數將達到三百萬。其中在巴黎的兩個最大的華人社區,第13區和19區的大遊行,更是引起了大量民眾的觀看。

歐洲議會副主席麥克米廉-斯考特向組織集會的歐洲退黨中心發來賀電,向集會參加者表示衷心支持,他在信中說,「正是這樣的活動使在中國爭取公平和基本人權的抗爭得以取得勝利。」從大紀元時報去年11月發表「九評共產黨」社論後,七個月內有二百八十萬人在網上聲明退出中共。麥克米廉-斯考特稱「中國正在經歷巨變」。

7月10日,陳用林再次披露中共對海外華人社區的滲透和控制,並顯示相關證據。中共邪惡流氓面目再被曝光於全澳主流媒體。

7月13日,《亞洲華爾街日報》就中國外交官員陳用林脫離中共、投誠自由社會事件,發表題為《逃離中國》的社論指出,中國人在持續的政治迫害中已不堪重負,這是中國人不斷投誠的真正原因。

未來在7月22日,來自全球約五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中、西民眾,將聚集在美國首都華府,配合7月全球退黨月各地系列活動,舉辦系列國際性活動,聲援中國人退出中共,讓更多民眾聽聞九評、關注退黨。屆時,大紀元時報將在美國首都華府美國國家記者俱樂部將舉辦國際九評國際研討會(英文);中午有千人集會聲援大陸民眾退黨,將七月退黨活動推向高潮。

幫助中國民眾擺脫中共

中共究竟是什麼?隨著退黨潮和九評廣傳,不少人開始思考並正視這個問題。表象看,中共有幾千萬的中共黨員、各階層的黨組織來運作權力,靠搞暴力、運動、欺騙等維系統治。實際上,中共更是指一種崇尚假、惡、鬥的思維方式(黨文化)。這種中共式思維,被強加於人的正常思維之上,鉗制和毒害人的身心。中國人就在中共這個大攪拌機中,身不由己的隨之運轉,否則就是死路。為了生存,能把握住的,被迫養成雙重思維,上班一套黨思維,下班再還原成父母兄弟姐妹親朋好友,有正常思維的人;把握不住的,就在黨文化思維的長期侵蝕下,唯黨是聽,逐漸失去主見、喪失獨立思考和判斷是非的能力。

近年來隨著中共政權的日益腐敗,民怨積聚,民眾對中共的不滿與日俱增。積怨要麼靠積極疏導化解,要麼就是極端壓制後最終的爆發。中共的思維是只懂得壓制的,也就把中國人推上更苦難的地步。由於中共的邪惡統治,當今中國人所承受的來自生存、社會、思想各方面的巨大壓力已然到了極點。

在這樣的時候,不少中國人有幸閱讀了客觀剖析中共真實面目之《九評共產黨》,重新記憶起他們在歷次政治運動中那些深刻、痛苦的經驗,重新審視中共的殘酷和邪惡,麻木已久的心靈被強烈震撼。無數中國民眾開始質疑中共,開始要求掙脫黨文化思維、自己思考問題,開始自己尋找答案,開始想要找回真正的自己。目前上百萬的中國人自覺要求退出中共,反覆在表明的是一個信息,我們不再相信中共了。

或許可以說,中國正處在思維的轉變和覺醒中,這個轉變過程是極其痛苦的、艱難的、也是有意義的、值得慶賀的。轉變的過程中,來自全世界正義善良民眾的耐心、鼓勵、支持和幫助,應該是當前中國人最需要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