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看中國: 滿大街都是手機(圖)

Joshua(美國)/文 朱磊/編譯

  十幾年前,我曾問媽媽為什麼不買個BP機或手機?她的回答很簡單:「我可不想要那些電子拴狗鏈。」她說如果有了那些玩意兒,就再沒有真正的自由了。家裡其他人也都這麼想,我很多年來從沒想過要買一個無線通訊工具。

  前些年我去了美國很多地方,也去過南美,即使在21世紀,手機都還並不流行。在我的印象中,只有業務繁忙的生意人和富家子弟才有手機。所以,很多年來我生活在一個幾乎沒有「電子狗鏈」的世界裡。當時我以為世界各地也是這樣。

  然後我來到中國

  少林寺 打手機的尼姑

  2002年我離開了「無手機」世界,第一次來到中國。我大吃一驚:無論大都市、小縣城還是農村,幾乎人手一機。我很想知道這裡有多少人買得起手機,在美國很多人不用手機是因為費用太高,而在這個發展中國家裡,手機竟如此普遍,我真的被嚇到了。

  在中國手機可不便宜,如果便宜,在公共汽車和火車上,甚至大庭廣眾之下也就沒那麼多手機被竊事件了。我很幸運,沒丟過手機,也許是因為我比較小心的緣故吧。但我認識的大多數人都丟過手機,落在出租車上或被小偷照顧。像我這樣經常在街上溜躂的老外,大概都有過很多次這種經歷--有人走過來悄悄問你:要手機嗎?這時我才似乎明白了為什麼在中國手機如此普及。

  在中國的任何城市,你很容易找到手機商店,它們遍佈在城市每個角落。記得2003 年,我在家鄉想為工作的公司買部手機。上網找了半天,然後又翻了電話黃頁才找到一個賣手機的地方。我開了20分鐘的車到那個手機公司,然後又開了5分鐘到第二家。直到現在,我的家鄉也只有很少的幾個賣手機的地方。

  而在中國就大不相同了,2002年的大多數時間我在中國的一個小城市度過。那裡的平均收入很低,低得讓我這樣的老外感到吃驚。但仍然有很多人擁有手機。就在這裡,我開始聽到人們說:「我告訴你小靈通號,如果不行那就打我手機。」什麼!這個人身上有兩部行動電話,家裡還有一部固定電話。這就好像脖子上拴著兩條狗鏈子,他幹嗎不再多買幾個BP機讓生活變得更糟呢?

  同樣讓我吃驚的是人們所買手機的款式。為什麼中國(亞洲其他國家也是一樣)有那麼多人在買手機呢?

  在北京的公共汽車裡或是隨便一個什麼地方,我經常可以看到一種有趣的現象:一些穿得邋裡邋遢的人冷不丁地從口袋裡掏出一部價值幾千元的,彩屏的,甚至帶著內置攝像頭的手機!這個時候我通常會拿出我那部便宜得都快老掉牙的單屏手機,和他們的那些時髦手機比較。我的手機音質已不怎麼樣了,信號也不好,基本上只能打電話和發簡訊(甚至遊戲都是很蠢的那種)。他們為什麼要買這麼昂貴的手機?

  是的,我承認到了北京以後還是買了手機。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從此被套上了狗鏈子,不過有了手機還真是方便不少。我想起了幾年前當我家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買手機的時候,他們的邏輯是「以防萬一」,就是在緊急或者身處危險時才有用。也許這能幫助我理解為什麼手機在中國這麼普及。

  我想即便不用眼睛看,我也能感覺到中國滿大街都是手機。為什麼呢?

  我教過中學生、大學生,也有已經工作的人。不管是給誰上課,大約90%的課堂上會有手機鈴響,或是簡訊息的聲音。經常會有學生站起來,走到教室外面接電話。我不清楚中國的手機禮儀是什麼,不過我想,打斷全班的正常上課秩序去接電話肯定不是什麼禮貌的行為。所以我說即便我眼睛看不見,作為一個老師,我知道中國人很喜歡用手機。有時候我想,中國人打手機到底是必要、喜好,還是上癮呢?

  總之,中國人喜歡手機。為什麼呢?通過研究中國文化,我想我知道了答案--這就是交流。亞洲人的社會以集體交流為基礎,社交活動幾乎是每個人生活的中心內容。至於為什麼中國人喜歡昂貴的手機……我仍然想不通。

  世界總在變化。即便在美國,手機現在也非常流行了,但中國有更多對手機情有獨鍾的人。甚至連我的父母現在都買了手機,儘管他們要手機其實沒什麼用,我甚至不知道他們的手機能不能發簡訊。不過現在我可以和媽媽就此開玩笑了:每過一段時間我就會問問,她是不是喜歡脖子上新的拴狗鏈。

  (本文作者系北京新東方外教,將於近日回國。)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