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股民們關心的可能是四大銀行的上市了。前段時間受醜聞影響而遲遲沒有上市的四大銀行近來表現令准股民們大失所望。在中共的敏感日子7月1日(全球退黨日)來臨前,已錢袋發虛,乏力和中小金融機構交易。
6月28日、29日、30日,連續三天,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和建設銀行)沒有在銀行間市場逆回購交易中報價,在30日的5個報價商當中只出現了交通銀行和一家匿名機構「中介」,29日的4個報價商當中也沒有工農中建的名字,28日依然如此。與此同時,7天回購利率開始微幅上揚到1.11%的水平。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一直承擔著市場資金供應者的角色。 其他金融機構包括中小銀行都是從他們手中融得資金,然後通過其他運作賺取收益。通常在逆回購交易中本都應是主角的四大銀行開始引退,是否表明他們已經開始乏力?
專家聲稱,四大銀行在資金交易上打個噴嚏,其他中小金融機構就得「重感冒」。 2003年下半年,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後,這一幕就已經上演過一次。當時,市場資金鏈霎時繃緊,城市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資金失血。
如何解決中小金融機構的這種困境,已成為中共金融改革的一大難題。有債券研究專家認為,銀行業同業公會應該在利率問題上有個協調(統一漲價),改變這種打價格戰(競爭)的局面。
江南信託固定收益部研究員則認為,四大行短期內把利率拉上去,也是暫時的,最終利率還會下來,四大行損失更大。
要讓四大銀行維持下去,保持其利潤,只有政策漲價,也許只能讓中小金融機構吃點虧了,其實機構是不會吃虧的,最終都會轉嫁到最終用戶頭上,那就是讓中國的苦難百姓接單了。然而現在可以制定政策,提高利率,度過難關,可是以後如常用此法,則無意於殺雞取卵,百姓的消化吸收能力不是無止境的。銀行收益的每況愈下已是個信號。
利用媒體吹擂,能讓香港和海外民眾一時認購股票,助其度幾日。在沒有媒體大造聲勢下,則真實反應出了股民們對中共經濟的顧慮。中遠控股,晨訊科技等3只新股6月30日香港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這是香港證券市場首次出現三隻新股在一天內均跌破發行價格的情況。
試想如果現在就讓四大銀行香港上市,其命運如何? 很難預料。而通常被股民們投機利用的中共的獨裁性,新聞造假能力和干預金融市場能力可能也無法讓人們樹立信心,四大銀行上市之路遙遙。
(看中國首發)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四大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