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成吉思汗陵不堪商業開發
中國如火如荼的建設令大多城市舊貌換新顏,但也如明星整容,面部拉皮雖然掩蓋了歲月,但表情僵硬沒有了表現力。不少城市因為建設失去了歷史風貌,也有不少「文物古蹟」被再造,以假亂真。被蒙古族奉為民族締造者的成吉思汗的遺物被蒙古人世代供奉已經將近800年,這就是坐落在鄂爾多斯高原的所謂「成吉思汗陵」,但2004年開始當局同開發商開始擴建改造令民怨沸騰。當地文物當局說改建旨在令「成陵」景觀與「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歷史地位更相稱,蒙古族的歷史文化也給開發商人和開發官員帶來無限的商機和利潤。
「統一戰線」
蒙古人在八個白色氈帳中(「八白室」)祭祀成吉思汗的做法,是在成吉思汗去世後,其三子窩廓臺(1186-1242)繼承汗位後開始。忽必烈汗(1215-94,成吉思汗孫)完善祭祀制度,從蒙古各部選500戶專門負責祭祀,被稱為達爾扈特人。
雖然成吉思汗死後被安葬於漠北蒙古本部之地, 但15世紀「八白室」的鄂爾多斯部(鄂爾多斯蒙語意為宮殿)入居河套,所以祭祀的儀式則一直在鄂爾多斯高原被延續承襲下來。為了維繫滿清多民族帝國統治的合法性(滿清皇帝自認承蒙古汗統),1696年滿清康熙帝封世代守護成吉思汗陵墓的500戶達爾扈特人為盟,免除役稅,世代沿襲,專事守護祭祀。
中日戰爭期間日軍逼近西蒙地區後,國民黨政府為拉攏蒙古共同抗日,1939年5月武力劫持八白室文物轉移至甘肅。文物途徑西安,10萬人隆重祭奠;經延安,毛澤東和朱德獻花圈。不僅國民政府和中共籍此籠絡蒙古民族勢力,似乎連地方軍閥也不忘民族統一戰線。1949年夏,當中共軍隊進逼馬步芳盤踞的甘肅,馬步芳將成吉思汗「靈柩」等物劫至青海並存放於塔爾寺。
1954年4月,在烏蘭夫擔任內蒙古自治區主席期間,成陵從青海被移回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但是1956年完成落地建築後,中共政府取消了傳統的移動氈帳祭祀方式。 1966年9月,被世代達爾扈特人保護將近800年的成陵文物在紅衛兵打砸搶中被毀。
「主人之地」
文革後當局為了修復遭到破壞的民族關係,「成陵」在1979得到修復。但是隨著成陵旅遊收入增加,當地政府把成陵及周圍80 平方公里的,達爾扈特守衛了數百年的綠洲賣給一家即非達爾扈特人,也非蒙古人的私營公司搞商業開發。據中國國家媒體報導,該公司老闆計畫新建一座規模更大的陵墓建築,取代原有的成陵。
成陵自清初起就一直安放在鄂爾多斯高原一個叫做伊金霍洛的地方,伊金霍洛在蒙語中意為「主人之地」。在極左時期,以及後來市場經濟大潮中,「主人之地」先後被打砸搶,被官商圈地開發,在當地蒙古人眼中充滿了諷刺。當地達爾扈特人開始聯名進行申訴活動,控告開發公司侮辱成吉思汗(指開發商將成吉思汗的名字印在拖鞋上),侮辱全體蒙古人。
為成陵捐贈過成吉思汗銅像的賀福元認為,私人開發搞得過火,在蒙古人當中造成惡劣影響,但仍屬於商業行為失控,沒有如許多人認為的那樣,說漢商開發背後有政治用心。由於私人圈地開發成陵引起蒙古人廣泛不滿,當地政府在2004年一度曾經非常緊張。很多蒙古族維權人士被捕,網際網路中有包括成吉思汗思汗、乃至上街等關鍵詞語被屏蔽,蒙古國的流行樂隊在內蒙的音樂會被臨時取消,以防止學生聚眾抗議。
「炎黃子孫」?
今年73歲的沙日勒岱是僅存的幾個繼承了傳統祭祀傳統的達爾扈特人,他說,成陵沒有達爾扈特人做祭祀就成了沒有靈魂的空殼,成陵的核心是達爾扈特人薩滿通靈祭祀儀式,就是這種活的傳統和信仰維持了幾百年,成陵的傳統大於建築和陵墓的外在形式。
紐約大學的蒙古學學者布拉格說,成陵傳統被淡化,部分原因是學界片面注重所謂「科學物證」,許多人將注意力集中到在蒙古國尋找成吉思汗陵墓,而被達爾扈特人維繫的活的傳統被忽略。
在中國民族歷史研究因為涉及多民族國家的法統問題所以一直十分敏感,內蒙古尤其如此。當局在內蒙古大建蒙古學研究中心,當地持懷疑態度的學者認為,其背後用意在於同北部鄰國蒙古一爭短長,要表明世界蒙古學中心在中國。他們說,改建擴建成陵的政治動機恐怕也在這裡,畢竟世界蒙古族人口的大部分在中國的內蒙古。
中共出於對港、臺和海外華人的統戰需要,以「炎黃子孫」,「龍的傳人」這類華夏文化概念代替中國各民族的集合體,引起少數民族認識非議。蒙古族學者茂傲海說,既然黃帝進行官方主辦的公祭儀式,為什麼成陵不能搞公祭?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初期,「炎黃子孫」和「成吉思汗的子孫」 是兩個被並列使用的概念,後來這兩種提法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中華民族」這個新概念。
投資環境不利,投資者會撤資,開發引發民族矛盾會影響多民族國家的認同,進而危及多民族國家的合法性。成陵本來一直被蒙古民族主義者和泛蒙古主義者當作主要的民族象徵。在上世紀初蒙古國獨立時,就有布利亞特蒙古學者倡議將在內蒙古的成陵遷往北部的蒙古國。如達爾扈特人抗議所說的,如果當局不追究非法開發者的刑事責任,他們會將成陵遷移他處。
(本文略有刪節)
- 關鍵字搜索:
-
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