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執導」 「太空大片」美國慶日上演
美國宇航局「導演」的一幕「太空大片」即將拉開帷幕:他們發射的「深度撞擊」的彗星探測器將於7月4日跟彗星在太空中距離地球1.32億公里處相撞,猛烈的撞擊恰似美國的獨立日慶祝焰火。6月11日,歐美國的主流媒體紛紛開始報導人類首度撞擊彗星計畫的最新進展和火爆內幕。★麥芒對針尖,NASA銅質導彈挺身撞彗星
6月11日,美國宇航局向媒體通報,肩負「人類首度撞擊彗星」重大使命的「深度撞擊」彗星探測器在歷時6個月飛行2億6800萬英里的旅程後,已經接近它的目標-「坦普爾1號」彗星。
目前,「坦普爾1號」正以的時速3.7萬公里的時速(相當於6.5秒鐘內橫穿美國東西海岸)在太空狂奔,絲毫沒有感覺到「恐怖威脅」正在迫近---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長度1米,重約372公斤的銅質撞擊器、撞擊導彈將提前24小時與「深度撞擊」探測器分離;在撞擊發生前2個小時,探測器將向銅質導彈發出指令,自動導航儀將引導銅質導彈進入「坦普爾1號」彗星軌道,並於7月4日穿越「坦普爾1號」的彗尾、彗發,以每小時3.7萬公里的速度直接命中直徑6公里的「坦普爾1號」彗星彗核!
美國宇航局噴氣實驗室「深度撞擊」項目總管里克•格拉米爾形容說:「在茫茫太空中,用葡萄酒桶大小的導彈炮轟直徑6公里的彗星,好比是麥芒對針尖!好在我們的自動導航儀就好像是微型宇航員,它將數度調整自己的飛行航向和角度,並且三度點燃助手器,相信它完全有能力完成這一艱鉅的任務。」
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坦白地說,他們並不確知銅頭導彈和彗星以每小時3.7萬公里的速度相撞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根據推算,撞擊產生的威力相當於4.5噸TNT炸藥爆炸。探測器將在彗星表面撞擊出一個約有足球場那麼大,14層樓那麼深的凹洞,並伴以巨大的亮光和粉塵,如同「獨立日的太空焰火」。當然,也有科學家認為,如果「坦普爾1號」的表層足夠硬的話,那麼這次撞擊只會留下一個小坑,讓科學家們大失所望。
★全球齊觀賞,天文學家全力觀測撞擊彗星壯觀景象
儘管存在種種不定因素,但美國宇航局太陽系項目主任安德魯•唐澤勒仍然興奮異常地說:「我每年都盼著過國慶,但要數今年的國慶最特別,因為我們即將看到的是一場盛大的太空焰火。」
全球的天文學家都全力觀測這一難道的壯觀情景:「深度撞擊」探測器的母船將在800公里的距離外觀測拍攝並且分析彗星被撞的碎片和內部情景;哈勃天文望遠鏡,錢德勒天文望遠鏡和斯皮爾扎天文望遠鏡都將死盯著相撞一剎那和撞後的情景;全球各地數以萬計的專業和業餘天文學家和愛好者們也加入觀測的陣營。
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坦率地說,他們也不知道相撞時產生的亮度有多大,也不知道業餘天文愛好者是否能看清那幕情景,但最佳的觀測地點就是在美國的西部。
★目的很明確,探索生命起源避免彗星撞地球
總計耗資3億美元的這一彗星探測計畫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實際接觸並深入探索彗星的空間計畫,其意義非同尋常。
首先,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導演這出「太空大片」的目的是為了在彗星上撞出個凹坑以窺探其內部結構,尋覓和研究太陽系形成時的冰凍殘留物。科學家認為,彗星含有太陽系形成早期的冰凍殘留物。科學家希望,深入彗星內部的研究將使他們能夠瞭解太陽系形成早期40多億年前的情況。
其次,科學家們認為,形成地球生命的原始物質很可能是在彗星撞擊地球時帶到地球上來的。
第三,科學界認為,小行星對地球的衝撞,可能將幾百年後發生,對於地球來說,屬於潛在的危險。天文學家稱,小行星與地球近距離接觸每1至2年就會發生一次,只是人類沒有觀測到。2004年3月19日一顆直徑30米的小行星在南大西洋上空約4.3萬公里處「疾馳而過」,這是迄今為止人類觀測到的距離最近的一次「地星接觸」。因此,此次「深度撞擊」彗星計畫的目的之一就是為地球可能遭遇小天體撞擊的危險,儘可能積累一些研究數據。彗星是由冰和少量岩石組成的小天體。
「深度撞擊」項目的首席科學家米切爾•阿希恩表示:「深度撞擊將提供彗星研究史上史無前例的數據。由於我們對彗核幾乎一無所知,所以屆時的每一秒鐘對我們來說都價值萬金。」
★就像波音撞蚊子,不擔心撞偏彗性軌道威脅地球
此次彗星探測任務的名稱源於1998年好萊塢大片《天地大衝撞》。正因為如此,也有人擔心,這次撞擊會不會把「坦普爾1號」撞到威脅地球的軌道上來。
對此,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深度撞擊」探測計畫科學家唐•約曼斯說,「從科學角度來看,『深度撞擊』計畫就好比讓一隻蚊子衝進一架波音767客機,完全不會影響到彗星本身的運行軌道。」
★下一步登陸彗星,準備攜彗星標本回地球
此次任務將是人類探測彗星的起點,第二個彗星探測器「羅斯塔號」已於今年發射,它將於2014年降落在「狂野二號」彗星表面上,並且攜標本飛返地球。
- 關鍵字搜索:
-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