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尷尬

外地朋友到了上海,少不了陪同遊覽觀光。這我不擔心,因為我們這個城市可以說在硬體上是一流的,外灘、博物館、大劇院、東方明珠、再仰望金茂凱悅,我作為主人,的確有自豪感。所以,有位從國外歸來的朋友告訴我,上海可以說是東方的曼哈頓了。

可是,自豪之餘,尷尬也接踵而來。主要有二:首先是銅板的問題。東方明珠、金茂大廈是要登高遠眺的,但門票就要每人50元,四個人兩處一登高,就花了我四百元;更驚心動魄的是有一次一位朋友提出要在上海大劇院「過把癮」,我連忙聯繫票,當時,正好有百老匯歌舞劇的演出,樂壞了我的朋友,但門票讓我暈了,每張票在1000元-2000元之間。朋友似乎看出了我的尷尬,掏出了皮夾子。「這不是在損我嗎?」我「毫不猶豫」地掏出信用卡,一拉,三個人的四千五百元的票價就這樣在幾秒鐘裡悄悄地被掠奪了!那天晚上,我的兩位朋友,到底藝術細胞比我多,滿臉微笑地享受完了「百老匯」的味道,我除了似懂非懂地「欣賞」,更折磨我的是那幾千元錢,這可以買多少東西啊!但我不能表現出來,還得跟著鼓掌,折磨人哪!

尷尬其二:上海成了一個很會打扮的貴婦人,因為,我們雖然有著世界一流的建築、博物館、歌劇院,還有兩個先進的國際飛機場,磁懸俘列車,數條軌道交通。但我們的軟體不知怎麼的還是跟不上。就像我們進了大劇院,用千元的價錢,踏上紅地毯,買的就是這麼個珍貴的感覺。至於劇院的舞台上演的是什麼內容,那是次要的。就如我們這位「貴婦人」,可惜她讀書不多,因為怕言語乏味,所以不敢隨便開口,怕露了底。那怎麼才能讓這貴婦人成為一位知書達禮的大家閨秀呢?那可得從基礎做起。

廣州、北京這南北兩地似乎都穩定地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文化班底。北京的文藝圈子向來活躍,很多人都願意來到天子腳下,展示自己的才華。大家數得出來的歌手、作曲家、導演、明星,都以落籍北京為終極目的。很少有人說,我要到上海去發展我的演藝事業。為什麼?因為上海不具備這方面的養分。但是,他們卻跑到上海走穴,賺錢,樂此不疲,因為這兒有最好的市場和消費群。所以,我們上海並不缺硬體,但就是搞不起屬於自己的內容。廣州基本上被香港同化。廣東話有廣東話的地盤。廣東人十分明白,與其要打入北京的圈子,還不如在自己的家裡稱主。因而,以廣東文化為首的南方文化圈子,頗滿足於現狀。而廣東的硬體設施,亦開始追趕上海、北京,形成了自給自足的局面。

目前處境最難、最尷尬的,還是上海。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