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音:美中紡織品之爭何去何從

美國之音記者蔚然5月20日報導/美中紡織品貿易摩擦日益激烈。雙方的每一步行動,都會立即引起對方的反彈。這場貿易摩擦誰佔據優勢,又將如何收場?

最近一個多星期,美中紡織品貿易爭端逐漸走向白熱化。美國商務部5月13號宣布,準備對來自中國的三類紡織服裝產品重新設置進口配額。短短五天後,美國商務部又在中國進口設限的名單上增加了四種產品。

中國言辭強硬但增稅以緩出口

中國迅速做出反應。一方面,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明確指出,中國是不會主動在數量上限制紡織品出口的。另一方面,中國商務部星期五宣布,從6月1號起,對 2005年1月1號開始徵收出口關稅的148項紡織和服裝產品中的74種產品,提高關稅水平,從原來的0.2到0.3元人民幣,提高到1到4元人民幣,以減緩出口增長。這一舉動被外界看做是中國為了緩解來自美國和歐洲壓力的一種姿態。

美製造業對中國之舉不以為然

雖然中國主動將出口關稅提高了好幾倍,但是美國的紡織服裝製造業代表卻不為所動。美國製造業貿易行動聯盟的執行總裁奧吉.坦蒂洛在接受本臺採訪時說「如果把中國政府向中國出口企業提供的各種優惠考慮進去的話,那麼漲的這點兒出口關稅就不算什麼了。其中最主要的優惠就是現在吵得很熱的中國人為壓低匯率問題,我們認為,人民幣的幣值低估了多達30%到40%,使中國的出口享受了巨大優勢。」

和人民幣匯率有關

確實,紡織品和匯率,現在是美中貿易中最棘手的問題,而且談到紡織品,匯率二字是少不了的。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訪問學者,來自香港的中國經濟問題評論員朱文暉告訴本臺說,美國政府之所以決定邁出對紡織品重新設限這一步,也跟人民幣匯率有關。

他說:「美國那麼快地出手,它緩解國內壓力,現在美國國內對這個壓力很大。那麼另外一個就是說中國在匯率方面,不肯讓步。那麼這個東西是美國很有效的一個武器。就是你不讓步,我就在這個方面跟你過不去。」

設限尚未定局,協商空間仍大

雖然布希政府已經做出了對中國紡織服裝產品重新設限的決定,但雙方還有很多討價還價的空間。有關程序規定,美國政府要在五月底以前提出跟中國協商的要求,設法通過談判達成協議,但是如果在提出要求的90天內雙方尚無法達成一致的話,美國就可以單方面對中國特定類別的紡織服裝產品的進口增長設置限額。

美國製造業貿易行動聯盟的坦蒂洛解釋說,是以2005年2月底以前的12個月的進口量為基礎,2005年全年進口量增長的上限不得超過7.5%。

朱文暉認為,雙方談判時,各有各的算盤,形勢十分微妙。

他說:「美國為什麼願意談呢?因為按照這個規定,這種臨時保護措施只能一年,所以美國是希望把這個東西鎖定,比如說我讓給中國30%,但就不是一年了,甚至可能是三年四年。中國方面為什麼堅持不讓步呢?就是你即使給我造成一個7.5%,那麼我就讓你一年,但是明年的時候,你就不能再干了。」

朱文暉:中國被動,美國豁出去了

朱文暉進一步解釋說,雖然中國在入世議定書中有關紡織品的讓步條款可以延續到2008年年底,但是不論美國還是其它國家,啟動保護條款的有效期只有一年,一年後要想繼續保護,就得從頭再走一遍程序。朱文暉說,從眼前的情況看,中國已經處於被動地位,所以在跟美國談判時,必須做出一些讓步。

朱文暉:「現在看到被動的局面已經形成,而且美國現在看來是豁出去了,因為美國國內的政治最近一個月變化非常大,所以從中國角度看,就肯定得做一些讓步。對中國來說,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出戰術性的讓步,在戰略上贏得未來的空間,這是最好的結局。關鍵不在於百分之多少的上限,而在於戰術和戰略怎麼樣協調,這裡面會非常複雜。」

美國製造業志在必得

與此同時,美國製造業貿易行動聯盟的執行總裁坦蒂洛則表示,美國紡織服裝製造業的立場十分堅定,一定要對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的進口數量加以限制。

他說:「如果中國繼續不受限制地向美國和其它國家的市場出口,他們就會取代我們的生產線,取代我們的公司,讓我們的工人失業,因為中國企業享受著不公平的價格競爭優勢。因此,我們堅決要求美國政府從數量上限制中國的進口,控制美國市場受到的傷害。」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