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中國的選擇性記憶
從1989年6月4日,當世界的鏡頭對準了天安門廣場對於許多無名者的屠殺,春天對於中國來說變成了一個敏感的政治季節。公開的抗議成為如癌症般惡毒的存在,幾乎所有的遊行都被鎮壓了,除了最近針對日本的這次。基於反對日本歪曲了侵略歷史的教科書、反對日本要求加入常任理事國、以及反對日本首相和官員集體參拜靖國神社,從北京到南部的廣州,爆發了大規模的民眾示威,政府在運動最為火熱的兩週保持了絕對的沉默,這對於在政治上專政的中國真是非常罕見的事。當然,反日示威和天安門的遊行抗議在性質上截然不同,而且到目前為止,反日遊行是得到了政府許可的行為。這些上街遊行的民眾固然也不用冒著1989年的風險,這是沒有顧慮的零風險的行動。然而就算如此,它還是給了中國民眾一個發泄的機會。說實話,中國和日本分享著許多也許雙方並未意識到的共同點。紐約時報分析稱,這些共同點既包括了優點,也包括了缺點。對於日本二戰期間在南京血腥的大屠殺,中國人的胸口有著難以撫平的痛苦。還有那些曾經被蹂躪的「慰安婦 「、被細菌實驗殘害了終生的人們,他們自己以及後代,都不可能不懷著深切的恨意。而日本右翼的教科書卻將這些歷史美化了,抹去了,這令億萬中國人感到無法遏制的憤怒。但是當看回中國自己,審視中國官方在教科書中刻意省略的那些部分──抗議、屠殺、鎮壓……,還有中國軍人的行為,一個事實是無法逃避的,中國和日本的區別並沒有那麼大。
這個比較是多麼的令人恐懼。當人們談論著日本集中營裡的強迫做工的勞力,就難免令人想起中國勞教所的勞改犯,還有那些被迫進入不安全礦井作業的礦工,他們的生命輕易的失去了。今日中國窮人的生活是否比日本殖民時期的「奴隸「好過了一點?那裡有著南京大屠殺,但是16年前發生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之上的不是一場大屠殺麼?又或者,日本笨拙的企圖掩蓋歷史的行為,是否比中國刻意省略和「一邊倒」的說教更為糟糕呢?
中國的教科書裡省略了1950年「大躍進」的事件,那根本就是毛澤東時代輕率的計畫經濟的巨大失敗,給2000萬到5000萬農民造成了嚴重的大飢荒。甚至沒有人真正統計過那個數字。我們也不知道在1950年代的「懲治反革命分子」運動中有多少被殺害了,不知道1960年代開始的文革奪去了多少無辜的生命,更不知道1989年的鎮壓使得多少人含冤而死。中國還是堅定的認為日本在南京殺害了30萬人,卻可以對中國政策下枉死的冤魂計數麼?
中國和日本都是雙手沾滿了鮮血的,但是它們也有著巨大的不同。慰安婦或者其他人可以在法庭上對日本政府以及大公司起訴,他們可以選擇在日本或者中國的法庭做出控訴。只要原因,日本人就可以在東京大喊,「打倒日本軍閥主義!」在中國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中國政府自己來決定是否對那些礦難家屬給予補償。普通工人和農民經常要向那些實際鎮壓他們的官員發起無用的上訴。北京六四屠殺的受害者至今還在被警察監控。示威者只能喊出規定的口號。當中國人將批評的矛頭指向日本的時候,請中國先解決一下自己的雙重標準吧。
- 關鍵字搜索:
-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