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日貨人們都一般理解為拒絕購買日本產商品,這種抵制是很狹隘的。衝擊日本在華的商店,砸壞幾塊玻璃,這就是抵制日貨了。不管怎樣,看起來憤怒的民眾還是多少有了抵制日貨的行動。倒回來,我們問問中國政府,你抵制日貨了嗎?可以肯定說,政府沒有抵制日貨。那為什麼卻縱容民眾抵制日貨呢?
抵制日貨是否包括抵制日元?我看應該包括在內。日本對華援助(ODA)就是日元援助,許多還是反映在以日元為計算單位的物的形式。多少年來,日本一直是中國最大的援助國,中國政府都一直在接受援助,沒有說要拒絕援助抵制日貨。最近一段時間,日本準備減少對華援助,媒體報導說,「今年3月10日,日本政府在向自民黨外交關係合同會議報告後最終決定,2003年度對華日元貸款(2004年度後開始執行)比上年度減少20%,約為970億日元。與過去最高額度2000年的2144億日元相比,3年間日本政府的對華日元貸款減少了一半多。」對此,中國政府很不滿。中國不得不承認,「多年來巨額的日本ODA對華援助資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我國在基礎生活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急切需求,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縮小東西部差距,促進兩國友好關係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中國青年報)中共政權是日本援助的最大受益者,中國的經濟建設發展也不能否認日本援助的作用。抵制日貨的是中國百姓,接受日貨的是中國政府,而中國政府又在煽動抵制日貨的民族主義情緒,這的確有點荒唐。
鄧小平曾經說,「對一小撮不甘心中日友好的人,惟一的辦法就是用不斷加強友好、發展合作來回答他們。」大概中共當局遺忘了鄧小平的「英明」論斷,大多數中國百姓和憤青也不知道總設計師還有過如此的親日決策。那麼鄧小平所說的「一小撮」是誰呢?這「一小撮」當年鄧小平是指日本右翼分子,那麼中國有沒有「一小撮不甘心中日友好的人」?是中國的憤青還是當政的胡溫政權?不過中共歷來都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老百姓總是可以被愚弄的。
對日本右翼修改教科書,美化日本侵華歷史,對於日本政府從首相到內閣官員參拜靖國神社,我們當然憤怒!不僅中國人民憤怒,韓國人民也憤怒,但是不是用抵制日貨這種一百年來的老方式來發泄呢?我看不可取。抵制日貨只是一種民族主義情緒,這樣看就沒有問題。如果舉國上下在政府領導下全面抵制日貨,那等於是向日本宣戰,何況日本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國,結果會怎樣呢?不堪設想!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抵制外來文化的傳統,更有著抵制洋貨的歷史,那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這種抵制已經阻礙了中華民族的進步。「閉關自守」就是把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隔離開來,歷來的抵制不是百姓行為,都是政府行為,就是義和團殺洋人燒教堂,也實際上是清政府的行為。如果抵制鐵路成功,現在我們還在用馬車;如果抵制憲政,我們現在還會有皇帝;如果抵制西醫,我們就不會有醫院;當然,可惜沒有抵制馬列主義,結果就有了共產黨統治。總的來說,抵制不是一件好事,接受才是好事,有選擇的接受更是好事,但抵制貨品拒絕貿易決不是好事。
我們不會忘記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次震驚世界的大地震造成死亡24萬2千7百69人,重傷16萬4千8百51人(中國官方數字)。如此大的災難決不亞於最近印度洋海嘯造成生命和財產損失,當年的中國當局竟然不發布死傷統計數字,不報告災害損失詳情,不展示災情照片和影像,不許國際媒體進入災區報導,不允許聯合國及國際紅十字會視察災區,甚至乾脆宣布拒絕一切國際援助。那時候的中國政府不僅抵制日貨,也抵制所有的外國援助,甚至還抵制了臺灣同胞的援助。中國抵制的歷史是可以讚美的嗎?
一個專制政權對統治沒有信心的時候,也就是國內矛盾激化的時候,感到對政權有威脅的時候,大都是利用煽動民族主義來轉移國內視線,緩和矛盾激化程度。比如北韓金家父子的極權統治就是一直在煽動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形式下維持統治的。中國社會矛盾已經激化,中共煽動民族主義藉助於三個方面,一是臺灣問題,二是中日關係,三是中美關係。歷史上,中共也是一直在藉助民族主義轉移國內矛盾視線。大躍進失敗後發生了中印邊境戰爭;文革混亂時期發生中蘇邊界珍寶島戰爭;鄧小平奪權後發生中越邊境戰爭;那麼現在就發生了針對臺灣的反分裂法和抵制日貨事件。
在一片武力解放臺灣呼喊中,在一片抵制日貨浪潮中,中國的人權狀況越來越糟,中國的礦工一批批死亡,中國的腐敗氾濫成災……,農民的嘆息,勞工的呻吟,失業者的哭泣,維權者的吶喊,這一切都淹沒在抵制日貨的浪潮中。誰得意?是中共政權。我們為什麼不能警惕呢?
2005年4月11日
民主中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趙達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