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野展示防滲試驗前後對比照片
防滲前的荷花茂密茁壯
防滲前的荷花茂密茁壯
做過防滲後的湖中植物傷了元氣
拍攝於2003年6月
拍攝於2004年8月
鏡頭是不會說謊的。當「圓明園防滲工程是否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爭論還在人們耳邊迴響之際,一個來自「自然之友」的觀測小組無意間見證了這段歷史。昨天下午,自然之友向本報獨家披露這一段歷史鏡頭。
「自然之友」觀鳥組在首都師範大學生物系教授高武的指導和參與下,於2002年下半年至今在圓明園進行鳥類調查。此間,他們見證了圓明園環境因人為干擾帶來的種種變化。
以下是「自然之友」的觀測筆記摘錄。
湖底防滲前後
2004年初圓明園對長春園西南水域進行防滲試驗,在湖底鋪了塑料膜。4月下旬完工後上水。
5月底其他水域中的植物紛紛長出,但做過防滲的水域的植物稀疏可數。5月29日在湖邊堆著香蒲、蘆葦,準備栽種。
6月中下旬,未做防滲區域的水生植物已是茂盛一片,而做了防滲的水域水生植物依然寥寥無幾,新長出的荷葉明顯弱小,許多嫩葉長出後沒幾天,來不及長大就枯萎了。
7月下旬,防滲水域中的荷花依然較少,荷葉易枯,連不成片;香蒲、蘆葦雖經種植,但依然較少。新修的水榭旁有少量盆栽的蓮花開得較好。原來的多種挺水植物均未見,水中長著綠苔,水體綠色。而其他沒做過防滲的湖水因植物茂密而水較清。
8月下旬,做防滲的水域有了較茂盛的荷花,我們認為是經過栽種的。即便如此,與上一年6月比荷花仍少很多。
2003 年(做防滲前)的這塊水域,荷花滿池,荷葉壯碩;北岸邊一片蘆葦、香蒲茂密,經常有鳥藏身其中見不到蹤影;岸邊淺水處生長著多種水生植物:慈姑、荇菜、茭白、菱角、槐葉萍、水蔥等等。水中繁殖的小(一種水鳥)在此有3巢,其中1巢6月21日就有雛鳥出巢,是圓明園中最早的;而防滲後見到2巢:1巢未孵化棄巢,1巢孵化不成功。
結論:由此對比可以看出,湖底鋪防滲對水生植物及賴以生存的動物影響極大。
背景:自然之友於1994年註冊成立,是中國民間環境保護組織。成員來自全國各行業,目前會員一千餘人,以及各大學環保社團為主的23個團體成員。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鏡頭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