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歷史揭密:三門峽大壩工程設計誰之錯? —— 中國為什麼不向蘇聯索取三門峽大壩工程設計錯誤所造成的全部損失?

 2005-04-12 02:5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是由中國政府委託蘇聯列寧格勒水電設計院設計的。按照國際慣例,水庫大壩工程由於設計的錯誤而失敗了,中方本有權力向工程設計單位索取全部賠償。但是,為什麼中國人只敢大講特講蘇聯人設計的錯誤,而連向蘇聯提出經濟賠償的這點勇氣也沒有?

近來中國的報刊上、網站上多出現一些批判「學養欠佳」的環保主義者的文章,有文章甚至提出這樣的論點,認為「改造後的三門峽所創造的社會生態環境效益,總體上還是大於其產生的(負面的)社會生態環境影響。」。可見國人對三門峽大壩工程所造成的對生態環境和對社會的嚴重危害,包括在三門峽工程經過二次改建之後仍然存在的危害認識不足。不過這也難怪,國內關於這些大型水庫大壩工程建成後的利弊的公開討論很少見報,而新聞媒介又多報「喜」不報「憂」。

一、蘇聯承擔三門峽大壩工程的規劃設計

毛澤東這一輩子就出過一次國,就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到蘇聯,和斯大林簽訂中蘇友好聯盟條約。1952年開始,中國政府向蘇聯政府聘請專家綜合組幫助制定黃河治理規劃。1952年1月,蘇聯專家組達到北京,2月份開始進行實地考察。1954年蘇聯對華156項重點援建項目出臺,其中包括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中央政府決定由蘇聯方面承擔三門峽大壩工程的規劃設計工作。具體擔任三門峽大壩工程的規劃設計的是蘇聯列寧格勒水電設計院。

1957年4月,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開工。1958年11月25日,三門峽工程完成對黃河的截流。1960年6月,壩筑到了340米。1960年9月,三門峽水庫關閘蓄水。1961年4月,大壩已經升高到海拔353米。1962年2月,第一臺15萬千瓦機組開始發電。一個月後,1962年3月水電部鄭州會議卻決定,由於三門峽水庫的泥沙淤積問題,放棄三門峽工程的防洪目標,減少發電裝機容量,改變三門峽水庫的運行方式。此此鄭州會議宣布了三門峽工程的失敗。從1960年9月三門峽水庫關閘蓄水到1962年3月鄭州會議,一共只歷時18個月。毛澤東在聽到三門峽工程失敗的消息之後,十分暴躁,說︰「不行就把它炸掉!」

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總投資預算為13億元,而工程總結算時實際耗資達40億元。對於生活在2005年的中國人來說,這40億元,並不是一個什麼天文數字。按照當時40億元人民幣的購買能力,可相當於2005年的4000億元人民幣。2003年秋天渭河流域的一場五年一遇的降雨,讓中國人第一次粗識了失敗了的三門峽大壩工程的危害。

二、誰應該對三門峽大壩工程的失敗負責?

許多人認為,黃河三門峽工程是蘇聯人設計錯誤所造成的。李鵬在三峽工程日記一書中對此有下面的評論︰

「這次整理三峽日記,使我回憶起50年代中期,我與蘇聯水電專家猶太籍格裡哥洛維奇的那次談話。他是負責豐滿水電站大壩恢復設計的,同時還負責黃河中游三門峽水利水電工程的設計。他採用「帷幕灌漿」的辦法,成功地修復了豐滿大壩,但是他負責的三門峽工程設計卻沒有取得成功。

原因是對泥沙處理不當。當時,他想通過三門峽水庫來儲存泥沙,並預計可以儲存20年的泥沙。但是大壩啟用之後,按設計要求提高水位,很快發現問題︰陝西省八百里秦川的大片良田嚴重鹽鹼化。所以水庫只好被迫降低水位運行,並且還要對大壩重新設計、在壩體內打通排沙孔,進行徹底改造。當時我問他︰「三門峽泥沙如何處理?」他說︰「三門峽庫容可以存20年的泥沙,在這20年內,讓黃河中游封山育林。種樹種草,治理水土流失。」事實說明,他對中國情況瞭解得很膚淺,設計思想脫離實際。試想,黃河危害中原數千年,都是由於黃土高原泥沙沖刷淤積所致。20年內,要完全做到水土保持,談何容易!」(李鵬︰眾志揮宏圖,李鵬三峽日記,第14-15頁)

從這段文章中可以看出,李鵬認為黃河三門峽工程失敗的原因是蘇聯設計思想脫離實際所造成的。

黃河三門峽工程失敗了,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損失,給中國政治家的聲譽也帶來巨大損失。按照國際慣例,中國方面完全有理由向蘇聯索取經濟賠償。擔任過國家總理的李鵬也認為是蘇聯人的錯,但是,為什麼中國人連向蘇聯提出經濟賠償的這點勇氣也沒有?

三、中共中央批准水電部黨組的更改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設計的報告

要讓蘇聯方面對黃河三門峽工程的設計錯誤做出賠償,就必須證明中國方面是按照蘇聯的設計的方案建造的,並按照蘇聯設計的運行方案執行的,而使用的結果是工程目標不能達到,並且導致了三門峽庫區生態環境惡化的嚴重結果。

蘇聯列寧格勒水電設計院設計的黃河三門峽水庫的蓄水位為海拔360米,總庫容647億立方米的庫容,是壩址處黃河年徑流量419.43億立方米的154%,是年調節性水庫。這個蓄水位為海拔360米是經過中國政府同意的,並作為設計任務書中一項重要指標交付蘇聯方面的。

1957年4月,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按照蘇聯方面的初步設計正式開工。一年之後,在沒有得到蘇方同意的情況下,中國方面更改了三門峽大壩工程的設計,而且當時中蘇關係還處在蜜月階段,為什麼?

1958年4月,在三門峽工程開工一年後,由於陝西省的堅決反對,周恩來在三門峽工地召開了現場會,重新討論建設三門峽工程的目標和海拔360米的蓄水位高程。同年6月,水電部黨組向黨中央提交了「關於黃河規劃和三門峽工程問題的報告」。

在該報告中,水電部黨組將蘇聯列寧格勒水電設計院的設計作了重大更改,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將蓄水位從海拔360米下降到350米。雖然報告中說,大壩仍然按照正常高水位360米設計,施工按蓄水位海拔350米進行,壩頂高程海拔353米。由於壩頂只有海拔353米,蓄水至海拔360米已經是不可能的事。第二︰水庫總庫容減少了287億立方米,減少庫容44.36%。蘇聯方面設計的總庫容為647億立方米,由於蓄水位從360米下降到350米,庫容也相應大幅度減少,只剩下360億立方米。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王化雲認為三門峽工程的最大優點就是口小肚子大,這一改把優點都改沒了。第三︰1967年前最高運用水位不超過海拔340米。由於水電部黨組對於蓄水位至海拔350米的情況也沒有把握,所以提出前期只將蓄水位控制在海拔340米以下。這個措施和後來的長江三峽工程的一次建成,分期蓄水移民的措施是一脈相承的。第四︰死水位由原來的海拔335米降至海拔325米。第五︰泄水孔底檻高程由原設計的海拔320米降至海拔300米。

1961年4月,大壩在海拔353米處封頂。至此,三門峽大壩工程全部完工。應該說,三門峽大壩工程是按照中共中央批准的、水電部黨組上報的設計建設的,而不是按照蘇聯列寧格勒水電設計院的原設計施工的。

四、現在的三門峽水庫的庫容和泥沙淤積都是在蘇聯專家設計的死庫容內

1960年水庫開始蓄水,1961年2月9日,蓄水到332.58米,遠未到設計蘇聯設計高度海拔360米,也沒有到達經中方修改的海拔350米,或是1967年前的海拔340米,就發現水庫中泥沙淤積迅速發展,特別是距離壩址100公里處的潼關的水位上升,同時,關中平原渭河水位也上升,被涉及的移民人數遠遠超過原來所設想的。

根據曾慶華先生的「重溫歷史經驗,進一步改進三門峽水利樞紐,解決潼關以上庫區繼續淤積和洪澇災害問題」一文,1961年10月下旬,當三門峽壩址處的水位為332.5米時,黃河流量為2000立方米/秒,造成回水頂托,渭河口形成攔門沙,華縣水位達337.84米,渭河下游兩岸以及黃河朝邑灘區5000人受洪水包圍,淹沒耕地25萬畝。(泥沙研究,2002年第三期)又根據黃河水利委員會龔時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