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集團發布預測:人民幣可能在3個月內升值3%

花旗集團最新發布的報告預測,中國可能在3個月內重估人民幣幣值,具體措施是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範圍,幅度將達到上下3%。
  
  國際金融機構發出人民幣匯率變動的預言並不鮮見,不過,花旗這次預估的時間跨度是最短的。在這份送交指定客戶的報告中花旗指出,在未來3個月內,中國政府小幅重估人民幣的機率為40%,而在3至12個月內重估的機率為30%。
  
  花旗的用語只是「重估」,而不是升值。但事實上,在現行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下,擴大波幅的結果必然是升值。
  
  中國長期實行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保持在8.28比1左右,上下波動幅度極小。因此,一些西方國家認為人民幣匯率應當升值,以減少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緩解全球經濟失衡的局面。
  
  花旗的報告指出,中國重估人民幣幣值有三種方式,一是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其可能性為50%;二是放棄釘住美元的政策,與歐元、日元等一攬子貨幣掛鉤,其可能性為40%;三是在匯率重估後仍保持與美元掛鉤,其可能性為10%。但花旗也認為,中國政府讓人民幣匯率完全自由浮動的可能性為零。
  
  花旗指出,中國可能在事先不予公布的情況下採取上述三種措施中的一種。而今年「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曾表示,中國正在就人民幣匯率問題和匯率機制改革制定方案,但何時出臺、採取什麼方案,可能是一個「出其不意」的事情。
  
  花旗預測的3%的波幅並不大,遠低於此前美國國會下屬智囊機構提出的升值25%的要求。
  
  上週,央行行長周小川曾表示,未來的任務主要是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而不是簡單地調整人民幣匯率水平。花旗認為,中國在重估人民幣幣值時,不會採取激進的措施,只會將原有的釘住美元變得「更具彈性」。
  
  然而,即使是這種相對溫和的政策也難以實現。北師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指出,擴大波動幅度必須要有一個市場化的外匯交易市場做基礎,而目前中國尚不具備這個條件。目前,中國外匯市場每日交易量不過10多億元,正常的外匯市場交易量應該是200億元。此外,市場參與主體只是央行和各指定外匯銀行,交易的方式是做市商制度,而不是由機器自動撮合。外匯交易目的相當狹窄,主要是滿足進口企業結售匯需求。在這種不完全的市場化基礎下,單純地擴大匯率波動幅度必然會帶來升值。
  
  鐘偉表示,擴大匯率波幅的前提是改革外匯市場,但現在並沒有時間表。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