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出口DVD僅賺1美元利潤 中國造能走多遠

一臺出口DVD售價32美元,交給外國人的專利費是18美元,成本13美元,中國企業只能賺取1美元的利潤。一臺售價79美元的國產MP3,國外要拿走45美元的專利費,製造成本要32.5美元,中國企業獲得的純利潤只有1.5美元。

  「兩會」期間,這些令人吃驚的故事不斷被代表們提起。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技大學訊飛信息有限公司總裁劉慶峰說:「這事實上反映了我國製造業的真實現狀。」空調、彩電……這些我們生活中的日常用品,雖然許多是國內品牌,但核心器件卻大多來自國外。劉慶峰說,汽車、電腦等被人們普遍認為是高利潤的產業,幾乎全都面臨血淋淋的國外技術剝削。中國企業以世界上最廉價的勞動力,消耗著大量的能源,承受著巨大的污染,而掌握核心技術的外國人,只需簽署一紙技術合同,就可以抽走中國企業一大半的血汗錢。長期以來,以傳統製造業為主導的中國經濟模塊取得了很大進展,但隨之而來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問題也暴露無遺。這種現象不改變,從長遠看中國經濟發展很難找到支撐點。

   「國際資本是以低成本為流向的,世界上哪個國家勞動力成本低,資本就會流向何處。現在跨國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就是因為中國是世界上勞動力最廉價的國家之一,如果中國始終保持勞動力最廉價,那麼中國就永遠是世界上的欠發達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始終不會提高;如果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升高,資本就會流向其他國家,沒有國際領先的核心技術的中國企業甚至連給外國人作苦力的機會都會喪失。」劉慶峰說。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