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天花亂墜的「地雷戰」,六十年後露出真相

 2005-03-11 03:3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當年下鄉在太行山老抗日根據地裡,從此離開革命教科書去看世界。

剛開始,為所見的"落後"現象感到吃驚。知青之間交換的信,多有這類感覺。報怨本社本隊的貧下中農"覺悟太低","根本就不能和大寨比"等等。慢慢地,才發覺其實是自己的預期太高,高到脫離了現實。在城裡當學生時被灌了多年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概念,根本就是組織上編造的幻景。中國農村的情況,說白一點就是"天下烏鴉一般黑"。大寨大隊那種典型是人為拔高起來的,並不具有普遍性,很可能也不具有真實性。而我們自己看到地方才是現實的中國農村。理解也罷不理解也罷,你總得接受現實。日久天長,也就習慣了老鄉們的質樸風格了。開初聽那些莊稼漢們夾雜著下流話的交談時還有點難為情。到後來連自己的談話也不知不覺變得粗野起來。回城後一段時間裏說話還不時會" 走火",直到上了大學後才漸漸恢復了斯文態。

老抗日根據地農民說話粗且直,不太懂政治規矩。所以他們的言論經常缺乏城裡老師或者幹部們那種政治上的正確性。比如談到村裡某"壞份子"的反動言行時,老鄉們總不能夠正確地表現出"無產階級義憤"來。而是嘻嘻哈哈地,多少還有些佩服他的樣子。據說那"壞份子"抗拒交公糧的任務,竟當面問公社幹部:北京金鑾殿裡那毛小子一年交多少?結果遭到無產階級專政鐵拳的無情打擊。但老鄉們並不恨他,反倒覺得他仗義。

因為是抗日老根據地,所以還有機會聽到許多革命教科書上所沒有提到的非革命故事。其中之一就是地雷戰。話題是由電影"地雷戰"引出來的。我們村是公社所在地,每年縣電影隊會來放幾回電影。屆時鄉親們總是扶老攜幼扛著凳子夾著褥子等前往觀看。因為那年月裡多數電影都成了"毒草",所以電影隊放來放去就那麼幾部片,國產片大體就是"老三戰":地雷戰,地道戰,和南征北戰。看得次數多了,大人孩子都會背電影裡的台詞。有些台詞還成了全民性的常用語。我上大學時聽美國之音廣播,竟聽到那美國佬周幼康也會說"反正各村有自己的高招"。可見"老三戰"影響力已經越出了國界。

老三戰的情節也是噲炙人口的。"地雷戰"裡的許多情景至今仍然栩栩如生。黨的歷史教科書也不時提到抗日軍民在黨的領導下展開地道戰,地雷戰的英勇事跡,以此證明黨是積極抗日的,而且還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然而,在抗日戰爭時親手玩過地雷的老鄉們說起來,則完全是另一回事。"誰也不待見那個物件",這是提起"地雷戰"話頭後的第一句評論。"不待見"在這裡是討厭的意思。從沒有聽到村裡任何一個老鄉對地雷戰表示過好感。有人還表現出"深惡痛絕"的感情。為什麼?只因為"地雷淨害老百姓"。

獲得1997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國際禁雷運動組織曾用數字向世人證明:地雷殺死的平民遠遠多於軍人。其實太行山的農民們早在半個多世紀前就知道這個事實了,只是他們沒有機會向國際社會表達而已。

老鄉們很懂地雷的:地雷總要埋在人走的道上吧,那條道咱們男女老少騾馬牛羊天天要走好幾趟,鬼子們十天半月也不定來一回,你說它炸誰?埋雷的幹部也非常難,白天是不能埋的,只好頭晚上埋,天亮前起出來。每天傍黑後,幹部就得挨家挨戶問,看看還有誰出了村還沒回來。直到弄清都回來或者出去的人今晚不回來了,才敢出去把雷埋下。回來後也不敢睡死。因為勤勞的中國農民五更天甚至四更天就想起來出去幹活,所以你得起的更早才能趕在鄉親們之前把雷起出來。有位長輩記得他有一天睡誤了,醒來一看天已亮,嚇得連鞋也沒穿就往村外猛跑,腳被扎得滿是血。幸虧那天下雨,沒有早起出村的人,才沒有出事。而其他村就發生過把早起的農民炸死,把夜裡外出請醫生的人炸傷的事。

埋雷得罪鄉親,沒人願意幹。但八路軍就要你干,黨員幹部就只好執行。八路讓埋雷,並不是為了保護鄉親,而是為了保護自己。地雷響等於報警,八路就可以及時轉移。而鬼子是凶狠的。要是炸了他們的人,他們就把周圍幾個村子都給點火燒了。每到這個時候八路又總是躲的無影無蹤。老鄉們怎能不埋怨?他們又氣又怕,有時就把火發在本村的黨員身上。有一次八路把鄰村的維持會長斃了。鬼子出來報復,路過我們村時把臨街的一排房子也給點了。鬼子過去後老鄉們出來救火,卻故意不幫幹部的家,只有幾個黨員們互相幫著救,結果損失非常慘。

擺弄地雷者自己的命也時常懸在半空。那時的地雷很雜,不少來自美國蘇聯等國。八路裡能看懂洋文的人極少,而村裡的幹部甚至連漢字也識不了幾個。沒有經過認真訓練,憑個大概就開始擺弄。那些地雷需要經常埋下又起出來,一不當心就出事。尤其是有的雷半夜裡被野獸趟過一腳卻沒有炸,雷弦已經拉出一多半,你去起雷時稍碰一碰就可能炸。外村就有人這樣不明不白地送了命。

整個抗戰期間,那一帶地區沒聽說哪個鬼子被地雷消滅,倒是老鄉和民兵被傷了不少。有的人甚至講,沒炸死鬼子倒好,要不惹來鬼子報復,還不定多遭多少罪咧。

自古以來有大量歷史和文學作品記錄戰禍給普通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杜甫的三吏三別就是一個典型。凡有人類良知的作家都不可能漠視平民百姓在戰火蹂躪下的悲慘生活。

凡稍有人性的政府也懂得盡量不要擾民傷民。過去的文藝作品中,決不能消極地去反映人民為本黨所付出的代價。而必須突出革命的英雄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必須把人民教育得不在乎自己的生命價值,只懂得當好革命的螺絲釘所以,"地雷戰"那種電影裡的" 群眾"不愁吃穿,不思種地打柴,不用起早摸黑趕集跑買賣,沒有傷病急症需要半夜請醫抓藥等等。總之他們全沒了個人的疾苦,全免了自家的煩惱,整整齊齊的一批黨的棋子,認認真真為黨活著為黨獻身。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